北大荒:「農業航母」堅若磐石
2018年6月20日,(第十五屆)世界品牌大會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最新消息稱,「北大荒」品牌已經走進五大洲,品牌逐步得到世界各地消費者的認可,到2017年,品牌價值已經上升到580億元,位次也上升到第58位,已經成為中國農業領域第一品牌。未來,北大荒集團計劃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北大荒品牌價值達到千億元的奮鬥目標,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文/劉曉雨香港商報記者付彥華
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黑龍江墾區(北大荒集團)地處東北亞經濟區位中心,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東北平原。“唉呀呀我的媽,這裏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發芽。”這首打油詩說的就是半個世紀前的北大荒,那裏到處是黑土地,肥沃、富饒 。詩人郭小川曾贊美這片黑土地 “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今天我們說的北大荒就是黑龍江墾區,這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大糧倉”。70年來,墾區已累計生產糧食3705.5億公斤,向國家交售商品糧3030.1億公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大布局引領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北大荒集團土地總面積5.54萬平方公裏,耕地290.8萬公頃,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下轄9個管理局、113個農牧場,986家國有及國有控股單位、1686家非國有企業,集團橫跨黑龍江省12個市、74個縣(市、區)。現有耕地4300多萬畝,主要種植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為了不斷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墾區按照“調減玉米、穩定水稻、增加大豆雜糧、擴大飼草果蔬”的思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情況,轉方式、調結構、降成本、優品質,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向深入。
在水稻種植上,墾區穩定松嫩、三江平原局場優質綠色水稻生產,依托大中型灌區適度擴大地表水灌溉優質水稻種植面積。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場二道河農場,今年種植優質、特色、訂單水稻20餘萬畝,占總種植面積的40%,其中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種養結合面積達到1000畝,積極推進建設生態節水高標准農田。
圍繞國家稻穀、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大豆等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和雜糧雜豆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墾區繼續調減四、五積溫帶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薯類種植,高標准落實馬鈴薯種植計劃,紮實推進脫毒種薯統一供種。引導中西部局場發展高粱、芸豆、穀子等雜糧雜豆種植。
大機械助力 農業標准化水平穩步提升
目前,墾區農業標准化覆蓋率達到100%,創建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16個,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15個,農業標准化示范農場12個,示范帶動了墾區農業生產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全方位“四全”標准化,農業標准化覆蓋率國內領先。
2010年,墾區就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農業標准化水平的提升得益於墾區現代農機事業的發展。
記者在七星農場采訪時看到,200馬力以上旱田農機100%實現衛星導航作業,通過位置參數設定,農機行駛的線路軌跡准確可控。依靠物聯網技術,農機上與衛星相連的傳感器發出精確指令,農機操作精度可精確到厘米。
從2009年開始,墾區全面推廣在進口大馬力拖拉機、收割機以及噴藥機上應用衛星自動導航裝備。使用自動駕駛導航系統後,農機作業標准化程度大幅提高,作業直線度可達到千米誤差低於2.5厘米,降低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和作業效率,縮短了作業周期。
截至2017年,墾區每萬畝耕地擁有大型拖拉機6.7台、大中型收獲機5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機13台。畝均配備動力0.22千瓦/畝,遠低於全國0.55千瓦/畝的平均水平。墾區農業機械總動力1099萬千瓦,畝均占有農機動力0.25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99.4%。
2018年5月11日16時30分,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架從石家莊起飛的“空中國王350”增雨飛機降落在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肇東機場,標志著中國氣象人工影響天氣工程東北區域建設投入階段基本完成。北大荒通航公司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有飛機102架、主運行基地兩個,年航化作業能力2400萬畝,已經成為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農林專業通航公司,代表了國內通航發展的最高水平。
有了大機械助力,墾區糧食作物從整地、育苗、播種、管理到收獲各個環節,都體現出高效率、高標准、快節奏,播種、插秧只需7至10天,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可全部播在高產期。收獲作業在10至15天完成,秋整地、起壟作業在15至20天即可全部完成。
大科技支撐 現代化大農業提檔升級
科技是農業騰飛的翅膀。墾區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2%,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居世界領先水平。
墾區依托農墾科學院、八一農墾大學等科研院所,大力推廣水稻缽苗機插、側深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旱作免耕等新技術,繼續開展水稻振搗提漿、坡崗地旱直播滴灌(噴灌)、旱平壟作雙側雙深等技術的研究與示范,進一步探索農業節本降耗、提質增效技術路徑,加快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被農業農村部正式確定為十大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黑龍江省水稻機插側深施肥技術試驗在建三江管理局已經開展了6年多時間,該項技術試驗示范初步總結出機插狹同步緩釋肥料基同施,節肥10%、增產7~8%、化肥利用率提升6個百分點以上的技術模式和適用機械配備,為水稻生產精確定量施肥提供了更為科可行的機械化解決方案。
今年,大興農場緊緊圍繞“科技興農”做文章,運用量子農業技術種植水稻,不斷發揮科技對農業生產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動現代化大農業快速發展。水稻量子種植技術是指在水稻的浸種催芽、育苗、泡田、分蘖以及孕穗期等生育階段,通過添加專用的量子模塊和生物菌肥,促使傳統農業產品擺脫農藥化肥的依賴和自然環境的束縛,降低農藥重金屬的殘留,增強適口性,獲得高產、優質、無毒副作用的農產品。運用量子技術種植的水稻,每畝可增產5%到15%左右。
農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定會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完成了集農田感知與智慧管理於一體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建設,並與中南建設集團成立北大荒區塊鏈合資公司。今年1月份,合資公司第一批經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技術認證的大米已推向市場,下一步將在公司16家農業分公司區域內建立若幹區塊鏈農場,並依托自建的互聯網平台,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綜合服務和營銷渠道。
大生態循環 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方向,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種養模式,逐步實現“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標……墾區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力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融合、互促互進,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近年來,墾區加強農業“三減”實用技術探索和實踐,落實農業“三減”高標准示范面積1077萬畝。2017年,綏棱農場縮減化肥、農藥、除草劑等使用量138噸,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0萬畝,占全場耕地的95%。今年,農場推行“綠色春耕”,大力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用水乳劑替代乳油、合理輪替使用農藥、延緩抗性產生等方法,減少化肥農藥等使用力度和頻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品質。
實施黑土保護工程 讓土地“肥”起來
在推進農業環境治理上,墾區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搞好農藥殘液、包裝物回收集中處理,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加工示范點建設,控制和杜絕白色汙染。墾區繼續實施黑土保護工程,落實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112.7萬畝,高標准實施北安、九三管理局60萬畝耕地輪作補貼試點項目。今年,綏濱農場在不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休耕2800畝水田地,輪作6870餘畝旱田地,在休耕地種植了綠肥作物油菜、向日葵,通過種植觀賞性強作物,讓農業生產環境“美”起來,讓土地“肥”起來,實現了土地耕種的良性循環。
如今,墾區農業生產已經進入夏管階段,北大荒廣袤的土地上一片黑土綠浪。2018年,墾區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農業經營體制,落實國家支持保護政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不斷激活現代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北大荒”品牌穩居中國農業第一品牌
黑龍江墾區堅持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打造了米、面、油、肉、乳、薯、種等支柱產業,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33家,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豐緣”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其中“北大荒”品牌穩居中國農業第一品牌,品牌價值達562.91億元,中國500強企業排46位。積極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境外企業已達26家,境外土地開發面積達到304萬畝。
2017年黑龍江墾區成績顯著
糧食商品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糧食總產404.4億斤,占全國的3.2%,糧食商品總量380億斤,商品率94%。
農業機械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機總動力達到1099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99.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多個百分點。
農業科技貢獻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具有專業科研機構19個,國家雜糧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功能研究室1個、綜合試驗站8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
勞動生產率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農業從業人員42萬人,人均耕地104.2畝,戶均經營土地面積200畝,農業勞均生產糧食3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