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櫛風沐雨六十載 千里彝州展新顏
2018年 07月 01日 08:44    香港商报
 

    櫛風沐雨六十載 千里彝州展新顏

    2018年是貫徹中國共產黨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祖國進入改革開放的40周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開篇之年。

    自1958年楚雄建州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千里彝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建州60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楚雄彝州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規劃,到2020年,全州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補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短板,全面建成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小康社會。到2035年,全州發展質量效益更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群眾更加富裕、社會更加文明和諧,實現全面跨越發展,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建成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現代化強州。范松濤

   自然天成的州情特點

    1958年4月15日,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揭開了楚雄州曆史發展的新篇章。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的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州轄9縣1市103個鄉鎮,國土面積2.84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74.4萬人,戶籍人口264.5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5.6萬人,占總人口的36.2%,彝族人口77萬人,占總人口的29.1%。

    楚雄州地處滇中腹地,位於雲南省的地理中心,是滇中城市經濟圈的重要成員,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提出的“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核心區,主要有綠色生態、區位空間、特色文化、資源稟賦等特色亮點和比較優勢。

    一是綠色生態優勢。楚雄州生態良好,山清水秀,境內三山(烏蒙山、哀牢山、百草嶺)鼎立,二水(長江、紅河兩大水系)環流。全州森林覆蓋率66.06%,城鎮空氣質量保持在1—2級,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在II類以上,有1個國家級公園、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7個自然保護區,常年氣候溫暖如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期短、日照長,是名副其實的“滇中翡翠”,是宜居、宜業、宜遊的首選地。

    二是區位空間優勢。楚雄州境內路網、水網、能源管網、通信網、物流網遍布,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譽,是滇西南地區和川滇兩省互聯互通的陸路要沖,是內地通往南亞、東南亞直達印度洋的大通道,也是連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國—中南半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京津冀一體化、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經濟區重要的交通、水利、能源、大數據和物流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州公路總裏程19110.2公裏,其中高等級公路715.2公裏,高速公路393.5公裏;鐵路總裏程393公裏;滇中引水工程總幹渠過境142.91公裏,占全長的21.6%;有32條段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穿境而過;油氣管道總長671.4公裏;境內有通信光纜聯通滇西、滇川和南亞東南亞,戰略意義十分重要。

    三是特色文化優勢。楚雄州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楚雄州是世界恐龍之鄉,有享譽海內外的祿豐恐龍,境內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足印化石、恐龍胚胎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這些恐龍化石時間跨度1億多年,跨越時間之長居世界第一。楚雄州是東方人類故鄉,境內祿豐縣發現的8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和元謀縣發現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化石,把亞洲的人類曆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楚雄州是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全州有彝族同胞70多萬人,且支系較多,彝族語言、文字、建築、服飾、歌舞、節慶、飲食、婚喪等民族文化獨具特色,異彩紛呈。彝族是全國56個民族中為數不多的既有自己的語言、又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彝族先民發明和使用的十月太陽曆(一年十個月,每月36天,年終另加5—6天“過年日”,平均每年365.2422日),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精確的古代曆法之一。彝族長篇敘事史詩《查姆》《梅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彝醫藥典《齊蘇書》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12年。這些文化遺產,是楚雄州彌足珍貴的特色名片,是中國彝族的“根”和“魂”,楚雄州因此被稱為“中國彝鄉”。

    四是資源稟賦優勢。楚雄州國土面積2.84萬平方公裏,耕地保有量549.73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57.73萬畝。全州地域廣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93人,開發潛力巨大。年均日照2450小時,無霜期達220天以上,是優質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滇菜外運”重要基地。有植物種類6000多種,野生動物680多種,野生食用菌400多種。可開發新能源總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以上。有銅、鈦、鐵、鋅等礦產資源41種,潛在經濟價值3700多億元,占全省的13%。依托資源優勢,自治州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鈦、銅、鋼鐵等產業鏈,發展前景廣闊。

    櫛風沐雨的輝煌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伴隨著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雄健步伐,自治州各族兒女同全國人民一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走向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啟了彝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60年滄桑巨變,自治州從落後走向進步、從一窮二白邁向現代文明。60年彈指一揮間,但對於楚雄州來說,卻是艱苦創業的60年、改天換地的60年。60年來,彝州人民在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繼現代文明之風,承創新精神之魂,首開東方文明之先河,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楚雄奇跡,使一個貧窮落後、百廢待興的邊疆民族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窮落後成為曆史,刀耕火種已是往事,缺衣少食留給了記憶,彝族服飾走上國際舞台,百姓糧食連年有餘,群眾居住多系磚混,私家車進入三分之一左右家庭,廣播電視普及,移動通訊普遍,昔日“出行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種田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娛樂基本沒有”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40年改革開放 自治州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窮邁向富強。彝州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古老的彝州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全州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總體實現小康,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發展,在科學發展、富民強州道路上實現了曆史性跨越。40年來,全州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4.93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937.37億元,增長189.1倍;財政總收入從0.47億元發展到169.3億元,增長359.2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0.66億元發展到248.69億元,增長375.8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1653元和10044元,分別增長87.8倍和105.9倍。招商引資從無到有,迅速擴展,2017年引進州外到位資金突破1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增速居全省第1位;外貿進出口總額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自治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實現了曆史性變革。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幹部群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曆次全會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同心戮力,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砥礪前行,開創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文化更加繁榮進步、民族更加團結和睦、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937.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增速並列全省第4位、滇中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年均增長10.7%。

    櫛風沐雨六十載,千裏彝鄉展新顏。2016年,楚雄州穩增長工作獲國務院“穩增長免督查”表彰,成為全國受表彰的20個市州之一,也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和全省唯一受表彰的州市。近年來,以疾病診斷分組付費為主要內容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祿豐模式”在全國推廣;以“一顆印章管審批”為重點的“放管服”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經濟運行“五個主題”制度、“十大專項行動”“構二破三”“調二提三”等推進發展的創新做法得到雲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表揚;連續5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州(市)”稱號,連續3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獎“長安杯”,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州”。自治州多項指標逐步從“跟跑方陣”到“並跑方陣”再到“領跑方陣”轉變,經濟增長逐步從主要依靠傳統產業拉動向一、二、三產協同拉動轉變,經濟發展從更多注重數量向數量質量並重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轉變。六十載巨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所發生的全方位、開創性、曆史性的變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自治州在勝利完成“基本解決溫飽、總體實現小康”“兩步走”戰略目標基礎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程度持續提升,綜合指數達到91.6%,人民民主、文化軟實力、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3項指標分值與全國全省同步提升,人均GDP和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項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人均GDP達到34192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彝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彝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具信心和更有能力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

    砥礪奮進的美好明天

    回顧過去,千裏彝州無比自豪,已經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面對現實,楚雄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必勝的定力;展望未來,全州人民充滿希望,具有必勝的信心和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自治州的發展踏上了新征程。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楚雄將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實施科教興州、人才強州、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七大戰略,著力打好精准脫貧、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著力加強現代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努力把楚雄州建設成為滇中城市經濟圈西部增長極,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孟中印緬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重要戰略樞紐,打造對內對外開放高地、全國民族特色創新創業高地、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高地,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核心支撐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建設“中國彝鄉·滇中翡翠·紅火楚雄”。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