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新界專刊

夜游珠江看城市人文地理
2018年 07月 01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首日晚,交流團於廣州珠江八大碼頭之一的大沙頭游船碼頭,乘船夜游廣州著名的人文地理景觀之河珠江。珠江(又名粵江)是廣東和廣州的母親河,其主要水系源於西江。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南下廣州,镕暇之時於珠江暢泳,至此,廣州地區開展市民橫渡珠江全民運動,惟1976年之后,珠江水質日漸惡化,已不適宜游泳。直至2006年前治理江水后,同年及翌年在廣東省、市領導帶領下,兩次舉辦數千市民橫渡珠江(中山大學碼頭游至星海音樂廳之間)全民運動;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該市投資340億元人民幣,再次全面治理了珠江上、下游江水污染源頭。

    明月映照「小蠻腰」

    今時珠江煥然一新,團員乘觀光船暢游珠江東,兩岸建築物燈光齊亮。明月映照下廣州塔(當地人稱「小蠻腰」)五光十色,海印大橋、星海音樂廳、獵德大橋及華南大橋等不同時期建築,反映廣州城市建設進程。返航至大沙頭游船碼頭,其歷史亦值得一提。20世紀20年代初,孫中山政權轄下的航空局便設在大沙頭,革命軍政府制造的第一架戰斗機「樂士文一號」在大沙頭機場首度起飛。而大沙頭碼頭對於廣州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水上的白雲機場」。從20世紀60年代初大沙頭碼頭開始正式營運,到本世紀初由大沙頭碼頭登船遠行的市民不計其數,碼頭連接岸、船的舷梯,記錄了珠三角地區民眾踏入廣州的第一個腳印。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