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攸忽過半,香港迎來了回歸21周年紀念,深圳也已步入38歲的中年。一場似有若無的燈光秀,試出了這座城市令人叹為觀止的人流。有人曰:終於相信深圳有2400萬人口了!也有人調侃:這還要感謝世界盃的分流!
在熱點分散而失焦的年代,無論燈光秀抑或世界盃,都不再有萬人空巷的魅力。體量漸增,不再是如風少年;未必油膩,但中年焦慮活生生擺在眼前。綠茵場上,31歲的美斯和33歲的C朗,面對后輩小生勢如破竹的進攻,縱然心頭百結難了,也莫可奈何黯然離場。
人行一詞之差救市
球如人生。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成長的煩惱如影隨形。在經濟體量遞增的背后,來自外部的壓力與內在的問題交織浮現。在2018年下半場徐徐展開之際,眼前的經濟與年初的預期又有了全然不同的表現。
人行7000億降準消息仍未能阻擋A股下跌的步伐,直到上周三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本年度第二季度例會,在貨幣政策表述方面,將上一季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改口為「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一詞之差顯示決策層在流動性態度上的微妙變化。市場對此予以樂觀解讀,加之CDR(中國存托憑證)暫緩,上周五A股終於止跌回升,收覆2800點關口。
有人據此認為,人行貨幣政策將再度轉向寬松。這可能是一個帶有極大主觀願望的誤解,有人作出如此判斷不難理解——此前,在人行釋放7000億定向降準舉措之后,即便在最資深的金融分析師腦中,也充滿資金會否再次繞道進入樓市的疑慮。但這一次,人行是動真格的,5000億定向降準用於銀行債轉股項目,2000億用於小微企業。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此番例會也提出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定向輸出流動性的意圖十分明顯。在此情形之下,相信很難有金融機構甘冒政治風險,讓資金再次繞道進入樓市。倒是近來身邊不少朋友頻頻接到銀行的信貸短信,顯示銀行急於拓展風險可控的信貸業務。
決策層降槓桿決心不改
貨幣政策的邊際放松顯然并不意味著房地產業的融資困境有望緩解,信貸管制放松隻怕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近來7部委聯手整治中國樓市亂象,打擊包括違規提供「首付貸」等投機炒房團夥;棚改合同審批權限回收國開行總行,由貨幣化安置為主轉向實物安置為主;另一方面,房企境外發債面臨更嚴監管。有消息顯示,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考慮禁止企業在香港發行短期美元債券,此舉可能加大本已債台高築的企業未來融資困難。中國去槓桿令到境內融資渠道受阻,內地房地產開發商及其他企業從去年開始大舉在港發行一年期短期債券,這一融資渠道或將遭到封殺。
在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之際,樓市調控不松反緊,預示着決策層并不樂見房地產繼續充當托底中國經濟的主力。房地產業牽一发而動全身,與金融業千絲萬縷的聯繫,長痛不如短痛,決策層降槓桿決心不改,意在長遠。
過去10年,人行發行的基礎貨幣從10萬億增加至30萬億,3倍的增長比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差不大;但廣義貨幣M2卻從40萬億暴增至170萬億,其比例遠超美國,原因就在於中國影子銀行等表外金融資產惡性膨脹,造成中國真實的貨幣嚴重超發。如今到了出清的時候,該來的終究會來。今年上半年已有25起企業債爆煲,隨着下半年債務到期高峰駕到,流動性壓力或將成為壓垮高槓桿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方面要出清,另一方面要另辟蹊徑。美國列根時代依靠減稅刺激企業活力,迎來了科技公司的爆發式成長。今天的中國,也需要大規模減稅,除了減少個稅,還應當給企業減負。用減稅來激發企業創新的活力,完成從依靠貨幣信貸到依靠創新發展的華麗轉身。
人到中年的美斯雖然速度不敵青春少年,但依然寶刀未老。他拼盡全力,率領實力不濟的阿根廷挺進16強。與法國1/8決賽,在2:4落后情况下於加時賽補進一球,將比分扳到3:4,雖敗猶榮。
人到中年姿態依然可以優雅,中等收入的陷阱同樣可以跨越,關鍵在於你作何選擇。香港商報記者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