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水墨中的堅持與創新
2018年 07月 03日 08:58    香港商报
 

  水墨中的堅持與創新

  水墨畫只是用水、墨構成,卻能產生不同的畫面和情感。若再加上其他藝術媒介和現代思想,是否有另一番魅力?世界畫廊現正舉辦的展覽展示了兩位新晉水墨畫家的16幅畫作,作品用了新藝術語言來探討當代社會問題,革新了水墨的既有形象。

  文:Janice 圖片:由藝術家及世界畫廊提供

  即日起至7月31日世界畫廊舉辦「林于思葉仁焜聯展」,展出內地畫家林于思與台灣畫家葉仁焜於該畫廊的首次展覽。是次畫廊將兩位畫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是想重新激發中國傳統水墨作為藝術表現的吸引力。

     傳統水墨與創新的碰撞

  林于思的作品將傳統筆墨融入當代圖像,把工筆和寫意風格相結合。他懂得運用水墨媒介去表現光的感覺,這是他獨特造景技巧之一,亦是在傳統水墨畫中難得一見的。既帶有傳統水墨肌理的韻味,同時展現出西方藝術形式的光感與空間感。林于思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繪畫傳統國畫時,曾被一個比我大并喝醉的前輩很嚴肅地說『再這樣畫下去根本不是你自己』,從而醒悟,希望把所有畫法的規範打破。」是次展出了他過去5年內的代表畫作,并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探索個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作品中的高低染法構成傳統山水畫般的層次感,雲霧烟熅的造景使觀者產生處於空靈夢境的感覺,帶有宋畫的風格。

  葉仁焜的畫作相比林于思更現代,畫中場景是城市隨處可見的建築,他經過不斷地嘗試,才能將傳統水墨和東洋膠彩畫兩種不同媒介融合,「多次嘗試,到最后只有膠彩能達到我想要的要求,同時它的質感也令我十分着迷。」這次展品更將水墨、膠彩、銀箔融合到絹布上,在內容表現和技巧性形式均有突破。畫家介紹:「加上絹布,就能既呈現細膩的墨色變化,又可以承載膠彩厚敷、反覆薄染的特質。」而他在畫布上做了點狀的圖,基於絹布半透明的特性,恍似模擬出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只有於現場觀看原作,才能感受到隱隱約約和不同厚度的質感,若展廳的燈再照射於作品,便會一閃一閃的。具有留白之美

  《聊齋》和《搜神記》是廣為人知的志怪小說,林于思在成長過程中亦偏愛這類小說,使其創作中流露神怪色彩和滲透奇談怪論的元素。「人」似乎不在他畫作中的主題,如展品《山門》,無論是人或物占的畫面比例都不大,「這幅作品的人和物在畫面中的比例已經算大了,能看清四肢的結構和面貌,例如豹子的鬍鬚。」林氏其他作品中的人和物都更小,他認為人在地球上的比例并沒有人自己覺得那麼重要,因此選擇將人和物都描繪得較小。

  反觀葉仁焜,雖然作品探索個人與城市的關系,畫中卻空無一人,只見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建築物,有時甚至有動物出現在城市內。如展品《那些沒說的話》,設定為一個供人休息、談話的場景,「我想傳達人即使關系再親亦有無法說出的話語,亦是無法表達最真實情感的偽善動物。」縱然這幅作品和《崩解的信仰I》不見人影,但他表示其實是充滿人的,只不過不會有明確的形態。這些場景和建築均是人生活的痕迹,每個觀者在不同的時間、情况下對同一個場景會有各自的記憶去詮釋。就如傳統水墨的留白,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恰好給了更多思考空間予觀者。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