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面對人均壽命不斷延長,醫療費用持續攀升的壓力,昨日出席團結香港基金座談會的多位醫學界專家均認為,本港醫療體系應重新定位,朝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方向改革,這不僅可緩解公共醫療體系壓力,還可照顧市民在急症以外的整體醫療所需,讓醫療體系更切合21世紀的時代需求。
應以基層醫護為核心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聯同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舉行研討會,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衛生體系司司長林光汶、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世界家庭醫學組織候任主席李國棟,以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在會上討論如何改革醫療體系,以應對香港快速增長的樂齡人口,及長期病患負擔帶來的醫療開支壓力。
林光汶於專題演講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相信一個以人為本、以基層醫護為核心的綜合醫療體系,是建立全民醫療保障的基石。基金會研究委員會成員及領導基金會進行醫護及樂齡政策研究的楊永強認為,香港的醫療體系需要因應時代作出調整以切合21世紀的需要,需要一個能夠提供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的醫療體系,協調病人在不同醫療階段的需求,以及回應樂齡人口的整體需要。
務提升醫療體系效能
團結香港基金總干事鄭李錦芬指出,隨人口老化及長期病患帶來的負擔不斷增加,需要以宏觀角度,全面檢視香港醫療的現狀和未來所需。她表示團結香港基金的下一份研究報告,將會聚焦目前香港醫療體系面對的挑戰,檢視現時的不足,以建構一個更好的醫療體系。
出席座談的嘉賓都認為,醫療體系應朝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的方向改革,改革后的醫療體系,將能優先照顧全民的健康及整體福祉;并聚焦健康推廣、長期病患管控、降低殘疾比率、提升醫療體系運作效能等醫療服務。
與會嘉賓亦特別關注本地醫療體系出現嚴重分離及斷層的問題。目前大約46.8%的住院病人均被評為「有可能避免的」,又或可透過門診接受治療而無須住院的。這顯示目前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并不足以應對長期病患者的需求,亦反映出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之間缺乏連結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