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共享單車須官商共管
2018年 07月 14日 09:13    香港商报
 

  共享單車須官商共管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陳建強

  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共享經濟熱潮,但作為其中一個主打焦點的共享單車,卻連番觸礁,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出現倒閉結業甚至破產「走數」的情況,當中有敗於市場競爭大和管理不善,但有不少是因跟風冒進。最近預告退場的香港首家共享單車公司Gobee.bike,官方亦已提出多個「死因」,具體因由暫難評斷,但事件已帶來三個提醒:政府無監管、市場無秩序、用家無保障。

  監管落後於市場

  對於共享經濟,《經濟學人》指是透過網絡媒介,物件的擁有者能夠出租,既善用資源,亦獲取額外收益,而租戶亦能減少支出。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薩丹拉徹認為,共享經濟能否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產品的價值成本和產品的使用頻率。不過,共享經濟的產品價格和租用成本都偏低,不守規矩甚至進行破壞的風險(例如法律成本,賠償等)也相當低,令有關管理和使用亂象叢生,而這不僅是香港獨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亦有類似情況。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由政府和業界合作訂定運作守則、規管和扶持方案,新加坡和台灣方面的表現,就是一個正面的參考。

  其實,共享單車雖普遍尚在「燒錢」或者依賴風險基金「泵水」階段,但能在各大城市興起,主因是可配合智慧城市發展,紓緩交通擠塞和綠色減排,提升城市生活質素以至競爭力;既屬推動建設智慧城市的支撐組件,政府自當有其基本責任,可以是監管者、促進者、參與者。可惜,政府始終信市場重程序,未能明白「刨得正無木」的道理,更未能掌握對於講求爭分奪秒搶先競爭的創新產業,只能一邊摸索一邊完善監管的竅門,結果會出現監管落後於市場,任由市場「野蠻成長」的政策空窗,情況若不改善,則任何創新產業都不用提。

  須保障消費者

  連同Gobee.bike,在香港經營共享單車的公司多達6間,提供約1.7萬輛單車,但因市區難使用,再扣除上班上學人士和不懂用Apps的長者,供求失衡明顯,而單車徑、單車泊位和維修團隊也都遠不足夠,倒逼有關公司承受收不抵支的單車維修費,並由此形成一個負面向下、雜亂無序、毫無管理的市場氛圍。畢竟,Gobee.bike去年曾進行融資,當中由 Grishin Robotic 領投及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參與投資,給予超過 900 萬美元(折合約7000萬港元)的款額,但僅一年多便被「燒光」,市場格局實有待理順優化和可持續化。情況若不改善,往後的創新產業恐難爭取創投基金的支持。

  最值得關注的還是用家的保障。在今次事件中,用家只能取回按金,但不獲退回充值餘額,倘若資不抵債而破產,更連按金也追不回,求助無門。政府必須警惕這類依靠理念和風險基金支持的新興產業在「圈錢」後極速離場的問題,必須密切注視及制訂措施保障消費者。 

 
(來源: 香港商报网)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