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荃灣半世紀見證紡織業滄桑
南豐紗廠活化年底重開
【香港商報訊】記者潘仲男報道:香港紡織業曾於七十年代踏入最輝煌歲月,就業人口一度占本港四成多勞動力,惟隨社會發展,能夠印證這段歷史的廠房迄今幾已悉數拆掉。可幸也有企業后人,希望透過傳承,令屹立在荃灣逾半世紀的南豐紗廠,能夠繼續保存下來,并在4年的活化工程后,於今年底開放。南豐亦希望活化后的紗廠能成為荃灣的新地標。
斥7億活化改建單一建築群
南豐集團創辦人外孫女、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張添琳2013年加入家業,翌年即宣布保育大計。她表示,活化南豐紗廠的構想,源於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構想和歷史傳承的重視。香港或許難以發展像以往般興盛的紡織工業,但其帶給香港的啟示及精神,例如重視科學與科技發展、培養國際視野、不斷探索的精神,都能夠達到以舊啟新的目的,更值得繼續發揚至下一代。
南豐紗廠原本共有六個廠,一至三廠於早年已經改建,只餘下四至六廠,營運至2008年亦正式停運,并改作貨倉之用。集團於2014年起斥資共7億元活化,并將四至六廠改建成單一建築群南豐紗廠(The Mills),預計在今年12月正式啟用。冀打造成荃灣新地標
南豐集團月初舉行傳媒預覽,介紹活化的進程與特色。南豐紗廠市場總監梁婉玲表示,南豐是在荃灣起家,活化廠房對集團有相當意義。不但保留了過去,更可從中看到未來,以舊啟新,是在活化過程中始終堅持的一個主題。她又指希望可打造南豐紗廠為荃灣的新地標。
活化項目保留了大部分原有建築,并重新規劃成三大區域,包括「南豐作坊」、「南豐店堂」及「CHAT六廠」,改建后總面積為26.4萬平方尺。「南豐作坊」集培育基地、投資基金、工作空間於一身。南豐作坊聯席總監陳浩揚說,紡織業在香港曾是優勢行業,在新時代下若可融入科技元素,相信可帶動一個新型的服裝制造行業發展。
「南豐店堂」撐初創企業
陳浩揚以進駐的科技企業類型為例指出,「紡織」和「時尚」的概念已被大大拓展,如時尚物流公司、智能紡織家具等,都在「南豐作坊」邀請之列。現時已有9間作坊公司。作坊提供了兩層靈活使用的辦公地帶,設有私人工作室和相關配套設施。
「南豐店堂」設計為體驗式的零售地標,可租用空間為100至3000多平方尺不等,供新晉和發展成熟的設計師、餐飲店和經驗制造商展示他們的產品。南豐店堂總監曾庭茵指出,活化當然也希望做到自負盈虧,但租金不會收得太貴,因想支持本地初創,店堂在揀選租戶時,也會以荃灣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為主要目標客源。
曾庭茵續稱,預計尺租介乎10至30多元,視乎位置,如地舖當然高一點,但仍較鄰近商場低不少,而且租約期及收費方式可再商量,予更多彈性給租戶特別是小公司。她又估計,平日也是區內市民前來為主,相信要待周末才會有較多區外客,未來也會舉辦活動,以吸引更多人前來,而按初步計劃,日后會安排穿梭巴士每25分鐘往返The Mills及荃灣西站。
「CHAT六廠」策多彩藝術交流
「CHAT六廠」則為一個藝術創意交流空間,由六廠基金會(六廠)負責營運,預計於2019年春季正式開幕,策劃豐富多彩的展覽與共學計劃。六廠改造活用廠房長跨度結構及特高樓底的特徵,活化后文藝氣息濃厚,已連續3年在荃灣展開社區共學計劃「圍裙計劃」(本刊上期曾作出報道),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與本地的店舖檔主共同創作多功能圍裙,并策劃一系列展覽探索紡織藝術和生活。
六廠基金會社區及共學策展人盧樂謙表示,希望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可以參加藝術,而正式開幕前,將於今夏舉辦前奏活動「盛夏手作:來建紡織村」,包括工作坊、藝術家講堂、電影放映、分享會及互動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