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保留舊事物一窺紗廠舊觀
2018年 07月 15日 10:53    香港商报
 

  保留舊事物一窺紗廠舊觀

  【香港商報訊】記者潘仲男報道:南豐紗廠經過4年的活化工程,仍保留了不少事物,如在青山公路上可看到的暗紅色「南豐紡織有限公司」招牌,梯間斑駁的綠色油漆牆面,以及在展覽室的紡織機,讓人可稍為窺探昔日紗廠的面貌。

    保留承重柱及水泥牆體

  南豐紗廠市場總監梁婉玲講述,紗廠活化后所有窗戶雖然已經更換,但為了減少對建築物外觀的影響,因此使用了跟以往同樣物料及工藝所制造的鐵窗,融入南豐紗廠新的建築設計當中,而舊有回收的窗框,部分重新裝置於入口標示板燈飾上,向大家展現舊工廈的一點一滴。

  曾經面朝青山公路熙來攘往數十載的五廠鐵閘,好比街上的路標,勾起不少區內工人日夜奮斗的回憶,亦標誌舊工業雙手造物的好匠精神,鐵閘現時安置在南豐作坊的接待處。

  建築群大部分結構也保留了原有承重柱及水泥牆體,不過五廠的舊有外牆則被拆卸了不少,并換上了玻璃幕牆,此舉主要功能是為室內引入更多天然光。而相鄰的六廠大片混凝土天台,現時亦已活化為公園,日后將開放為公眾空間。

    公司標誌特別倒模重制

  梁婉玲說,外牆原有「南豐紗廠有限公司」標誌,是最能識別過去紗廠角色的特徵,但在活化前已嚴重褪色及有剝落情况,所以要特別倒模制作,經過仔細測量,現時以過去一模一樣的式樣呈現出來。

  紗廠內多處也可看到「太平桶」。南豐設計部總經理徐莊德指,火災可說是紗廠安全及正常運作的最大威脅,在未有自動滅火系統的時代,需放置許多內藏沙或水的「太平桶」來及時撲滅火種。現在它們都被賦予新用途,成為指示牌的一部分,讓這些有歷史印記的舊物以全新方式延續它們的使命。

  徐莊德又提到,舊廠內使用多年的實心木門仍然保持堅固,雖然未能完全滿足新建築物的需要而續用,但狀况良好的木材可升級再造,轉變成各類傢俬用具,除了滿足功能上的需要更可減少建築廢料,平衡新舊與環保的考慮。

    重現鑿字模板字樣

  鑿字模板是香港其中一種傳統手工藝,南豐紗廠內一些舊有標示如不准吸烟等字樣,都是使用同一方法制造的噴漆模板噴出來。南豐特意邀請鑿字師傅,為活化后的紗廠制作主要路標指示字樣,重新演繹并承傳此種漸漸消失的手藝。

  另外,在一個尚未準備好的展覽廳內,有一些紡織機及器材。徐莊德解釋,是由於紡織機尺寸巨大,在廠房門窗完成修繕前便需放進來,否則要做展覽時也搬不進來,他又說日后會有紡織業的常設展覽,此后更多與紡織藝術、設計相關的歷史物品也會被搜集展示。

 
(來源: 香港商报网)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