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新經濟股遭遇破發潮 小米估值陷迷思
2018年 07月 16日 00:32    香港商报
 

  香港首隻「同股不同權」股份小米(1810)上周一(9日)終於在港交所(388)敲鑼上市。小米掛牌首周果然不負眾望,按上周五(13日)收報21.45元計,首掛至今累計升26%。雖小米股價看似如日方中,但分析稱,不少新經濟股份的估值仍然偏高,加上當下市況不穩,投資者仍要「三思而後行」。香港商報記者 鍾穎琳

  市場原本對小米寄予厚望,但是小米首掛的表現卻不理想。小米發行價是17元,但上周一開盤即破發,報16.6港元,當天股價收報16.8港元,讓不少投資者大失所望。小米表現未如理想,使部分投資者開始躁動不安。但從第二天起,卻出現峰迴路轉的場面,連續數天衝高,及至上周五更飆至21.45元收市。

  雖然小米掛牌首周表現亮麗,但這是否代表新經濟股、尤其是往後「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就此欣欣向榮?民眾證券董事總經理郭思治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若從基本面來看,小米的估值雖然偏高,但不代表投資者不會跟進,又指在「北水」及散戶聯手追捧下,導致小米越升越有,但不建議投資者跟進買入。

  小米貴為香港首隻「同股不同權」股份,當然獲得政府、投資界及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在小米上市之前,不少新經濟股早已來香港上市,但當中不少股份的表現卻差強人意。不少知名新經濟股包括平安好醫生(1833)、雷蛇(1337)以及眾安在(6060)的股價,均長期「潛水」。

  知名新經濟股大多潛水

  資料顯示,由今年初起截至6月底止,共有103家上市公司,當中75家企業「破發」,破發率高達75%。在75家「破發」新股中,有39家企業上市後的「潛水」幅度超過40%;當中部分於上市後的跌幅,甚至超過一半。以被譽為「科技保險第一股」的眾安在(6060)為例,其在去年9月上市後市值一度多達1400億元,但按上周五收報43.95元計,市值卻大幅「縮水」,只有206億元。

  為何當前不少新股、尤其是挾「新經濟」概念的新股,上市後表現往往差強人意?分析稱,若不考慮投資者情緒的因素,從短期內從市場基本面較為遜色的角度來看,新股上市後錄得高破發率,其實並不意外。資料顯示,去年上半年,香港上市新股的破發率為47%,今年的高達逾70%,出現上述現象,或許反映市場投資情緒偏淡和企業盈利不足、難以支撐公司估值所致。

  有市場人士表示,港股市場新股發行的定價制度非常市場化,沒有所謂的市盈率限制,因此港股IPO先天就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在上述背景下,公司大股東和財務投資者力求發行價能最大程度反映公司的公允價值,或是以比公允價值更高的價格上市。

  新股、尤其是新經濟股在上市後的表現不符合市場預期,但在當前市場氣氛偏淡下,仍有一眾新經濟公司紛紛湧港上市,說明了香港具有良好的融資環境,為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尤其是港交所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後,說明了相比內地A股嚴苛的上市條件,香港可以為一眾新經濟企業提供寬鬆的融資環境。

  另一方面,新經濟股來港上市,也促進了兩地的互聯互通。據悉,內地資金更願意以更高估值買入新經濟股,主要是經歷阿里巴巴、騰訊(700)以及百度等科網巨擘相繼崛起後,促使他們相信互聯網及高科技企業在獲得用戶後,能夠以顛覆性(Disruptive)的方式,迅速搶奪傳統企業的利潤。

  業界對新經濟股仍有保留

  對於新經濟股份往後表現,郭思治稱,基於小米表現優於預期,接下來的新經濟股或吸引散戶追捧,但他稱無論抽不抽新股,都要先對股市氛圍有個把控;鑒於小米上市的這一周,大市已經基本穩定在28000點左右,小米仍然是有可能越升越有。雖然新經濟股較其他股份而言,受貿易戰影響會較小,但若果大市不穩定,亦很難掌握個股走勢,故投資者依然要三思而後行。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面對總體市況不穩,若接下來準備上市的新經濟股仍維持以偏過高估值招股,投資者則要謹慎而行。

  採訪手記

  大批新股上市 小記唞不過氣

  小米(1810)掛牌之際,大批新股在「同股不同權」的浪潮下,乘機上市。不僅位於中環交易廣場的香港金融大會堂人聲鼎沸,一眾跟進新股上市的財經記者也喘不過氣來。

  7月12日,對港交所(388)來說是個史無前例的日子。當日港交所大廳人聲鼎沸,因為同時有8家公司一起敲鑼上市。

  當天,小記真的忙到不可開交。首先是時間不夠用。平時敲鑼是從9點開始,但因為當天要講話祝酒的人太多,使到上市儀式提早於8點半已經開始。其次是銅鑼不夠用,平時台上放1個鑼,當天一口氣卻放了4個,只能讓兩個公司共用一個。第三是攝影師不夠用。8家公司一家家輪流拍照,記錄這個有意義的時刻。主持人被迫限定每家公司最多拍5分鐘。然後就是,乙方公關也不夠用,記者也跑不過來。

  8家公司同時上市,是不是因為港股新股市場前景一片樂觀呢?很明顯不是,看那麼多新經濟公司破發就知道了,在多位資深市場人士看來,部分公司是想搭小米上市的順風車。這也不代表現在市場全面好轉,這些公司大部分只披露了一季報,現在紮堆上市是為了避免補充半年報重新更新招股書後再上市。

  新股上市表現參差

  同時敲鑼上市的公司,包括指尖悅動控股(6860)、映客互娛(3700)、英恒科技(1760)、齊屹科技(1739)、弘陽地產(1996)、天立教育(1773)、人和科技(8140)、恒偉集團(8219)。

  上述8家新股當中,只有齊屹科技跌6.39%,騰訊(700)有份投資的內地直播App映客互娛全日僅升11%,反映當下市場對不同新股截然不同的態度。

  據悉今年下半年,至少還有過百家公司在「披星戴月」,趕赴香港上市,堪稱是一場「盛夏的狂歡」。當中還有一大批獨角獸即將登場,包括獵聘、寶寶樹、美團、同程藝龍及今日頭條等。單計7月16日及18日,就有多達5家新公司同時上市交易。鑒於港交所敲鑼儀式大堂的舞台寬度最多只能同時放4個鑼,屆時的敲鑼儀式的先後排位是「2+3」還是「4+1」形式排列,誰先誰後,還有待各方解決。

  財經透視鏡

  貿易戰或衝擊新股上市

  港交所(388)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為一眾「獨角獸」(Unicorn) 大開上市方便之門之際,由於當前市況受到中美貿易戰左右,加上當前美國正在步入加息周期,有市場人士擔心,面對資金壓力,未來的新股勢將面對「破發潮」。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新股「井噴」提升市場總體交投情緒,但也會帶來市場過熱的問題,包括資金鏈趨緊、投資關注度過於集中以及估值盈利不匹配而造成的大面積「破發潮」。

  分析稱,就當下而言,市場對新經濟股的預期是「壞多過好」,又認為市場並非排斥新經濟股來港上市,而是擔心該等公司的變現和盈利能力。

  分析續指,若該等股份能夠達到市場要求,市場是絕對歡迎的,但如果企業無法達到預期的盈利目標,就會讓投資者失望,進而拋售股份;由於早期投資者的套現壓力比較大,很多新經濟公司在基石投資者禁售期結束後,股價都很難有穩定表現。

  隨眾多科技「網紅」企業及大型H股部署下半年來港上市,畢馬威預測,科技、媒體和電訊(TMT)行業來港IPO,將推動香港今年下半年的新股市場發展。該行預計,若干超大型IPO料在2018年下半年合共集資超過1000億元,推升全年集資總額至2500億元。

  安永預計,港股全年的IPO募資額將達2000億港元,有望重返全球IPO前三之列。畢馬威更為大膽,預測全年港股IPO募資總額將超過2500億港元,較去年全年的1290億港元接近翻倍。德勤則預期,年內還將有至少五家融資逾百億元的公司,和10家獨角獸企業赴港上市。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