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尋找澳門百年故事
2018年 07月 16日 01:23    香港商报
 

    有別於澳門著名「賭城」的形象,這小島暗藏令人着迷的文化底蘊,它早於清代已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樞紐口岸,匯聚東西文化。去年10月30日,由澳門檔案館與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館聯合申報的「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1693-1886)」,正式成功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顯示珍貴的歷史價值。為此,當局現正舉辦「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觀者將從印上紅色蓋章、布滿黑色墨迹的泛黃紙張上,細味澳門於清代的老故事。文:欣

    繼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是次「漢文文書」載入《世界記憶名錄》,可說是當地文化界一大喜訊。為慶祝此事,郵電局還發行紀念郵品,有興趣的讀者可把握機會收藏。而是次展覽由即日起至8月7日,以及8月21日至12月7日,分兩階段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及澳門檔案館舉行。

    文書反映舊澳門社會

    澳門檔案館館長劉芳表示:「『漢文文書』是由清代澳門中文檔案連同原件的葡文譯本和發文底稿共3600多件文件組成,其中1500份是中文文書。該批展品主要形成於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中葉,是關於清代中國官員在管治澳門過程中,與澳葡當局之間文書往來而形成的檔案,同時包括部分民間文書,反映了當時澳門的社會狀况、人民生活及貿易情况。」是次展出百多份檔案文獻,包括十二份原件來澳展出一星期,展覽內容涉及張保仔、西方傳教士、西洋船牌照等方面的重要歷史見證,展品又以西方列強與中國的政治紛爭較多,可見證到澳門於雙方中擔任中間人制衡的角色。展館分了七個主題去講述澳門於清代的歷史,包括:居澳民蕃、澳門蕃官、清朝官員、西洋教士、歐美商人、英國人與澳門、十三行、黃埔港與澳門,展場最后部分則會介紹「漢文文書」的保護與修復,并陳列中國與葡萄牙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檔案文獻遺產的時間表。該展覽對於澳門人而言,是藉歷史建立身份認同的契機;對港人而言,是從鄰近城市對檔案保護及管理的借鏡。隨着時間的流逝,政府檔案會成為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8月7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上午10:00至下午7:00

    地點: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

    日期:8月21日至12月7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公眾假期休息地點:澳門檔案館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