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讓老年人先富起來
2018年 07月 16日 02:22    香港商报
 

  作者:路人甲

  因為年輕人口流出嚴重,未富先老的難題讓內地遼寧省率先遭遇。近日官方想的一個金點子,鼓勵老年人創業,引發網絡熱議。

  頭腦風暴不太靠譜

  網上質疑者甚至開罵者,不在少數。坐家裏都被騙,還創業?讓老年人創業,能不能靠點譜?當年說,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現在真老了,又叫俺去創業,變得怎這麼快?

  鼓勵老年創業,指得肯定是貧窮階層的老年人,那富裕階層的老年人,無論在世界各地都用不?政府操心,比如李嘉誠90多歲才退休,比如任正非74歲高齡了還勇立潮頭。

  那麼問題來了。相對於年輕人或中年人的精力而言,退休後的老年窮人體力弱勢倒在其次,而是根本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據說,創業的成功率比炒股好不了多少,百分之十左右,那麼創業失敗的那90%老年窮人,在失去棺材本後,甚至有可能還背一身債,那日子還要不要過了?

  老年創業,雖然錯在有點不靠譜,但現實中,畢竟也有成功的案例。出獄後,七旬高齡的褚時健沒有選擇在家安度晚年,而是與妻子承包山林種橙,花10年時間讓「褚橙」從雲南紅到北京。有一個雲南大學教授,名叫解培惠,退休後選擇創業,到金沙江幹熱河谷去種樹。如今的他,早已成為了中國「辣木之父」。當然,他們或是有資本或是有技術的老年人。但畢竟也是老年人,所以從頭腦風暴的角度來說,鼓勵貧窮的老年人創業,也算是一種創意。

  關鍵改變養老邏輯

  但最關鍵的最致命的錯誤,還是這種創意的動機有問題。

  老齡化社會導致勞動力減少,從而創造的社會總財富減少,財富分配之一的養老金支出必然減少,或者要遏制養老金支出的增長速度。正是從這個養老邏輯出發,官方試圖鼓勵老年人創業,從而曲線地實現減少養老金支出。換句話說,鼓勵老年人創業這種不太靠譜的做法,不論真實動機是否如此,但至少從表面上讓人覺得,官方試圖讓老年階層為老齡化埋單。

  而任何這種減緩、減少養老金的做法危害不小,也將是一個消滅中產階層的做法,那麼內地極有可能換一個坑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需要多深的經濟學專業知識,這從社會細胞的個體家庭角度來看,就很清楚。試想,內地80後、90後、包括00後,普遍都是一個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結構,每對夫妻要依法贍養至少4名,最多可達12名的父母和祖父母,如果政府減少社會養老金支出,誰來彌補那減少的支出缺口,只能是家庭來承擔,那麼這對還要養二胎小孩的夫妻,還有可能成為中產嗎?

  要發展中國的內需,養老金只能增加,不能變相減少。老齡化是整個社會所必須集體面對的問題,而不是老年階層所獨自面對的問題。所以,上述政府的養老邏輯必須改變。

  要打破這樣的思維慣性與片面性——創造財富的勞動力減少,社會總財富就必然減少。因為財富增長雖跟勞動力的數量增長有關係,更跟勞動的效率有關係。提高勞動生產率,才是財富增長的第一途徑。所以應對老齡化的難題,本質上應該全面持續地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從而保證並提高社會總財富的持續增長,也就保證了龐大退休老年階層的養老金支出的持續增長。

  在此基礎上,再鼓勵支持退休老年人就業,老年人力資源被有效激活,變相增加了全社會的勞動力,那麼老齡化社會的總財富增長反而不會比年輕化社會增長慢。退休老人,拿?沒有減少的養老金,又拿?再就業的工資,有了雙份收入的老年階層,其家庭還怕倒金字塔嗎?國家還焦慮老齡化嗎?一句話,必須改變養老邏輯,快點讓老年人先富起來,而不是一味地只想做減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