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社團商情

邱王焱喬肇慶建雁鵝文化館
2018年 07月 16日 07:34    香港商报
 

    「正業正定正精進,利農利商利民生」,是中港食品安全交流協會的榮譽會長、廣東正利農牧有限公司董事長邱王焱喬的營商理念,她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近期她積極響應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方面在肇慶投資興建「雁鵝足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部署把冰鮮鵝深加工,醃製入味後進軍新加坡。香港商報記者 余江強

    邱太表示,肇慶作為灣區一分子,她已計劃在肇慶四會佔地3萬多平方的正利廠房,撥出30畝土地興建集農產業食品深加工及餐飲旅遊一身的「雁鵝足籎文化中心──鵝王子澎湃宇宙」,讓遊客體驗雁鵝的傳說、典故、養殖、食品等,預計投資3000萬人民幣,增聘一倍員工,預計有關項目可於明年初落成,有望成為大灣區旅遊一程多站及肇慶四會的新亮點。
    入味冰鮮鵝擬進軍星洲
   「新加坡是華人聚居最多的地方,因氣候問題當地是沒有鵝生長的,我們計劃進口經醃製入味的冰鮮鵝。」
    邱太說,要堅持專業文化自信,堅持創造性轉化,堅持創造性的發展。永遠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作為首批北上開展養殖加工的港商,她在2016年把養殖場從東莞搬到肇慶四會,趕上政府最後審批50年期工業用地的尾班車。
    該地有四條江匯聚,成為四周農產的物流中心。新建廠房鄰近黑鬃鵝的1000畝養殖基地,育鵝20萬隻。廠房以高規格標準建成,廢水經環保處理,並有HCCP和ISO 20002的食安認證,成為歐盟標準現代化屠宰加工基地,為日後熟食產品主攻新加坡、大灣區市場作好充分準備。「我們肩負食安使命,堅持養殖生產規律化,建造生產流程標準化,環境衛生和食安出品雙優定向規範化。同時開拓全新業務。」
    保鮮保營養熟食助業界
    她指出,針對餐飲業後廚人力資源工作繁重盲點提供解決方案,將人力工序前移。以熟食工廠新技術模式,把鵝鴨屠宰、醃製、入味,以創新冷鏈技術,最大程度保留新鮮口感及豐富營養,有助製作潮式滷水、廣東碌鵝、粵式燒臘時減省勞動力,增加採用率,提供餐飲業界更多產品選擇,開拓大灣區和東南亞市場。
    為與時並進,正利與廣東省佛山農業學院長期進行合作。其中1號獅鵝是獅頭鵝的改良品種,降低獅頭鵝上胸齶粗獷。1號獅鵝養至115至120天日齡,淨屠體每隻9至11市斤,胸肉豐滿,皮色脂白,滷水製作比獅頭鵝減低10%時間。
    邱太介紹,四會廠房的生產線每小時可屠宰冰鮮水禽1500隻,一日可達2萬隻。現有180名員工,居住的宿舍有空調,設備齊全。她說,中國進入21世紀,勞動力亦開始短缺,要實行人性化管理,提升凝聚力,留住員工。
    農牧無坦途創業倍辛酸
    總結數十年的養殖生涯,邱太一言以蔽之,就是她在福建大學見到的一幅題詞:「農牧無坦途。」在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她在新界元朗和丈夫邱鎮成從事家禽孵化種苗行業,從進口台灣鴨苗到香港銷售開始,逐步開拓養殖、育種和孵化供應香港和東南亞。她記得當年在元朗是下舖上居的經營生意,每到墟期鴨農把貨沽出才有錢結帳。兩夫婦不打麻將,但卻設有麻將枱,供附近魚塘農戶每天飲完茶,到她的店舖歇腳打牌,交流行情。
    邱太憶述初期創業的辛酸。有一年春節前夕收不到貨錢,連利是錢也沒有,又不好意思回外家借,正在發愁之際,夜半居然有人拍門送錢來。原來是鄰近的魚塘農戶剛剛賭錢贏了,經過她家時,想起還沒有支付貨錢,這筆錢成為她度歲的「及時雨」。
    1982年天水圍被政府收地,兩夫婦毅然把養殖場從落馬洲搬到內地。她憶說,當年坐的火車還是燒煤的,很感恩有員工跟隨北上,經過一番開拓,在東莞謝崗站穩腳步,批發鴨苗予香港魚塘商戶。她笑說,當年做活禽生意沒有外匯,只有「以物易物」。也曾一度計劃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但孝順的丈夫捨不得把老父留在安老院無人照顧,最後打消移民念頭。
    1992年,她接管大嶺山基地開拓養殖場,第一個月蝕30多萬,第二個月蝕20多萬,第三個月遇上天災。一場龍捲風把所有建築物夷平,血本無歸,幸好僅一員工受傷。她咬實牙關即時向300員工表示一律加薪50元,希望大家齊心合力重建養殖場,果然將士用命,養殖場快速復原。
    由80年初以活禽供港,到90年代初改以冰鮮家禽輸港,她形容是個痛苦的經歷。除了禽流感的影響外,移民潮亦令屠宰業人力資源短缺,邱氏夫婦於是在90年代初在內地設立第一個家禽加工工場,破釜沉舟地以冰鮮家禽供港,推動改變香港人的飲食文化。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