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5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六十年篳路藍縷,四十載開放發展,廣西在時代發展中一路前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收獲累累碩果的廣西站上了一個嶄新歷史起點。憑藉坐擁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的區位優勢,廣西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積極主動承擔「一帶一路」建設任務。特別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明確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再次強調,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廣西,正以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的豪情,書寫21世紀海絲新篇章。香港商報記者 蔡寧
全面開放刷新區域經濟版圖
鋪開地圖,審視廣西,區位「得天獨厚」: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通衢東南亞,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走兩步就是東盟」。廣西踐行中央賦予廣西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的新定位,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實施更為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形成了開放發展新格局。立足國家戰略大局,廣西正按照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發展格局」的總體要求,以中新南向通道建設為載體,內聚外合、縱橫聯動,在南向、北聯、東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在開放發展的大視野中,廣西始終堅持把東盟作為開放合作的首要方向和戰略依託,經過多年深耕東盟市場,現階段,廣西對東盟10國投資實現了全覆蓋,東盟已連續17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據海關統計,2018年1-5月,廣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848.3億元,廣西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達836.7億元,廣西與東盟貿易額達803.4億元,占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的96%。濤聲越千年,風起再揚帆。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再次強調,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短短一年時間,經廣西出海出邊的中新南向通道,就從藍圖逐步變為現實。如今,這條北聯「一帶」南接「一路」、有新時代「國際靈渠」之稱的南向通道,將重塑沿長江運輸至上海繞行大半個中國海岸線到東盟的傳統路線,正引發西部地區傳統物流格局的重大轉變,讓西部地區從「末梢」走向「前沿」。借力中新南向通道,2017年廣西外貿進出口達3866.3億元人民幣,位居西部第三位,增長22.6%,再創歷史新高,增幅比全國高8.4個百分點。全方位的開放新局,正刷新着廣西區域經濟版圖。北部灣經濟區成立以來生產總值增長3.1倍,財政收入增長4.5倍,進出口總額增長8倍。北部灣經濟區,已躍升為廣西對外開放合作的龍頭。「江」的活力充分激發,2013-2017年全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2萬多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邊」的潜力得到釋放,2017年全區加工貿易突破100億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在中國西部地區率先建成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從南疆邊陲變身大國前門的廣西,在全面開放的大實踐中,廣西以更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
桂港攜手「一帶一路」共拓「南向通道」
廣西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南向通道的樞紐節點,廣西還擁有中國-東盟博覽會、中馬「兩國雙園」、中國-東盟信息港等重大合作平台和機制,是香港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東盟國家的最佳「跳板」之一。港澳是廣西「對東開放」的戰略重點,2016年6月,《CEPA服務貿易協議》開始實施,廣西一舉躍升為內地對港澳開放合作的前沿。2018年1-5月,廣西與港澳貿易額108.6億元,增長26.3%;根據商務部統計口徑,港澳對廣西投資企業37家,合同外資額23.45億美元,增長58.02%,實際利用外資9300萬美元,占全區利用外資的32.63%。
在「南向通道」成為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后,桂港共同拓展區域和國際市場擁有了新的平台,越來越多港企將投資目的地鎖定廣西,截至2018年5月,香港累計在廣西投資設立6831家企業,占外商在廣西投資項目的60.9%,合同外資額264.55億美元,占廣西合同外資額的59.65%,合作內容涉及通道建設、建設建築、電子科技、農業、教育、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香港已成為廣西第一大外貿來源地、第一大境外投資目的地、第一大境外旅游客源地,也是第一大一般貿易夥伴。廣西備案或核准對香港投資企業及機構120家,協議投資總額18.08億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17.53億美元。桂港合作在廣西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得以進一步凸顯。此外,廣西還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這一新的契機,加強珠江-西江經濟帶、北部灣經濟區、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戰略對接,努力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設施貫通、產業銜接和功能互補。桂台兩地在各領域的合作也風生水起。據廣西台灣事務辦公室提供的材料顯示,近5年來,桂台貿易年均增長33.6%,2017年增長32%,金額121.4億元。目前在桂台資農業企業約300家,涉及農產品種植、觀光農業、人才培訓、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占在桂台資企業的20%以上,實際利用台資超過10億美元。天時地利人合的桂港澳台合作,必將迎來更輝煌的未來!
全面小康路上決不讓一人掉隊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廣西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狠下「繡花功夫」,注重精準施策,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廣西實現全面小康面臨的嚴峻挑戰。宏偉的事業需要直面問題的勇氣擔當。從革命老區到桂北山區,從滔滔西江畔到桂中腹地,廣西掀起精準脫貧攻堅戰,旌旗獵獵,戰鼓雷動。廣西在脫貧攻堅中,紮實推進「一幫一聯」活動,共安排52.3萬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選派5000名第一書記和3.4萬名干部駐村幫扶;就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社保兜底脫貧、健康脫貧……在百色,芒果就是「脫貧果」,全市6萬多貧困戶25萬多人通過它告別貧困,邁上致富路。去年廣西各地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80多億元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縣級「5+2」和貧困村「3+1」特色產業體系。非常之舉成非常之功。過去5年,廣西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累計減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9萬,年均減貧12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8%下降到7.9%左右。特別是2016年,廣西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全區共有111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脫貧人口數位列全國第一,減貧速度排全國第二位。2017年,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再比上年減少95萬人,減貧速度比上年加快3.2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5.7%,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廣西扶貧工作也得到港澳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有資料顯示,自2013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率領香港委員在廣西設立慈善基金開始,大批港澳委員陸續投身於廣西扶貧事業當中,有的在廣西捐資助學超過十年。「做好脫貧工作,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鹿心社書記到任伊始,就專程到百色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情况,在科學總結經驗的同時,也指明了再出發的路徑和方向。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區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廣西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正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以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為重點,開展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突出打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粵桂扶貧協作「五場硬仗」,確保再戰再捷,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在全面小康征程上掉隊。
綠色經濟打開增長新空間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金字招牌,也是廣西的優勢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那考河時曾用「流連忘返」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并赞許「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只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才能把八桂大地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廣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全區森林覆蓋率從30多年前的25%迅速提高到62.31%,躋身全國最綠省區前三強。每年發布的中國環境狀况公報顯示,廣西不僅近岸海水質量全國最優,而且地表淡水、空氣質量在全國也居一流水平。為鞏固和擴大良好生態優勢,2016年8月,廣西印發《廣西1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產業准入負面清單(試行)》,對28個行業406類項目提出嚴格管控要求,廣西成為率先出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產業准入負面清單的7個省區之一,《廣西海洋生態紅線劃定方案》正式印發和組織實施。廣西的金字招牌,正在變為經濟「金牌」……廣西豐富的木材資源為造紙與木材加工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青山」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17年,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266億元,同比增長9.4%,突破5000億元大關,居全國第三位。全區林下經濟發展到5300萬畝,惠及林農1500多萬人。農林牧漁業是廣西發展生態產業的傳統優勢領域,通過開展特色農業強優工程,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品質品牌「10+3」提升行動,實現糖料蔗、秋冬菜、桑蠶繭等大宗農產品和食用菌、水牛奶等特色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休閒農業強勁發展,有機循環農業風生水起,綠色、有機產品遠銷國內外。2017年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93.2億元,同比增長4.3%。廣西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支撐,僅鄉村旅游一年就給全區農民帶來300多億元收入。鄉村旅游已成為廣西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旅游消費的一大熱點和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2017年廣西生態經濟領域共推進重大項目497項,總投資3863億元,更帶來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和綠色新興產業异軍突起。作為全國首個PPP生態綜合整治項目,南寧市那考河從昔日的臭水溝,變身為當今展示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成效的一塊「招牌」,并斬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廣西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不斷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人民群眾幸福感高的綠色發展之路。
三月歡歌幸福長
春暖花開三月三,桂風壯韻景怡人。今年「壯族三月三」假期,廣西共接待游客1635萬多人次,旅游總消費126多億元。在廣西,「三月三」既是壯族的重要節日,也是漢、瑤、苗、侗、売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節日,2014年廣西確定「壯族三月三」為法定假期,如今「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已成為廣西一張響亮文化旅游品牌。作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廣西少數民族人口達2000多萬,長期以來,廣西始終把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來堅守,作為工作接力棒來相傳,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逐年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區財政支持力度。近5年來投入10.71億元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保障,近5年來投入少數民族聚居區城鄉低保資金約180億元,占全區64.12%……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得到鞏固。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的過程中,廣西還把推進民族文化繁榮作為主要內容,打造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三月三」歌圩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成功推動崇左花山岩畫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實現了廣西世界文化遺產「零突破」。團結和諧的民族關系成為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5年來,廣西經濟實現年均8.3%的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接續奮斗中書寫。春風起、春潮涌,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廣西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