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脈傳承 古城風光無限
【香港商報訊】記者肖輝哲、林麗青、童越報道:都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某個人。愛上潮州,或許是因為城里的一道迷人風景,一段刻骨往事,一座熟悉老宅,又或許僅僅是因為這座城是潮州。潮州采風首日,作家們瞻仰韓文公祠,登臨廣濟橋,致敬國學大師饒宗頤;探訪牌坊街古建築群,品潮州功夫茶,夜賞韓江兩岸燈光秀。古城文化旅游風光無限好,引得作家們齊赞叹。
書記推介「三鄉三城三都」
潮州市委書記劉小濤昨晚接待了作家采風團一行。在回答本報總經理張介嶺有關潮州的定位及未來發展的提問時,劉小濤表示,潮州定位已明確為沿海經濟帶精品城市,潮汕地區其它城市要走一條特色化、差异化的錯位發展之路。劉小濤特別向作家們介紹了潮州的特色,即「三城三鄉三都」。「三城」分別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婚紗禮服名城和食品名城。據他介紹,潮州文物景點有1345處,其中國家級景點9處。得益於潮繡抽紗珠繡工藝,潮州婚紗產業極為發達,年產值達50億元人民幣。潮州還盛產涼果、糖果、肉脯,不少名品都是潮州代工生產。
「三鄉」即功夫茶之鄉,鳳凰單樅茶,很特別;潮菜之鄉;僑鄉,直接與潮州相關的就有2700萬人。
「三都」即工藝美術品之都,瓷都及民間工藝傳承之都。劉小濤說,潮州擁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23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03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項。劉小濤表示,潮州瓷年產值550億元左右,景德鎮總的出口不及潮州一家企業的出口。潔具、瓷板畫產量在中國居第一。另外,古城有1000多個文物保護單位、31個博物館,值得作家們細細品味。「大家在潮州可以來個古城游、博物館游、美食游;還可以工業旅游,自己學做陶瓷;茶園游,可以摘茶、學炒茶;以及香火游,潮州有20多個古廟。」劉小濤還大推潮州婚紗旅游,「廣濟橋就是天然的鵲橋。」
韓文公祠沾文氣
作家留影承文脈
在潮州只上任了8個月的韓愈,卻得到了潮人深深愛戴,出現潮州有史以來第一座祠堂韓文公祠。而這里也成為了采風團正式采風的第一站。采風團長高洪波說,我們是懷著朝聖心情來的。「在潮州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里文脈很盛,寶貴遺產多。」拾級而上,在碑廊作家們停留的時間最長,他們幾乎對每一塊碑文都細細品味。這里不僅有啟功、趙朴初這樣的大書法家題詩,還有李鵬、喬石等黨政領導人的題辭。高洪波一邊走一邊欣賞,他表示,碑廊太有文化了,這麼集中的展示實在罕見。在這里他覺得韓愈是位超出文人官吏的大文學家。這里幾乎集合了所有階層對韓愈的禮贊,不僅是文化界,也覆蓋到黨政軍民、宗教各界對韓愈的禮贊。高洪波說,韓愈8個月在潮州為官期間就留下這麼多佳話,值得我們每個文化人思考。即將離開韓文公祠時,高洪波提議每位作家在這里單獨留影,馬上得到了作家們的響應。肖克凡說,我們每個人都要與韓文公獨處一下。不少作家都表示要繼承韓愈的文脈文風。
廣濟橋上賞牌匾
走在廣濟橋上,一向見多識廣的高洪波說,這是他在中國大河上所看到的第二座浮橋,另一個是在贛州看到的。王炳根馬上補充說,贛州的那座橋完全是浮橋,不似廣濟橋這般美,除了18艘船組成浮橋以外,還有21座橋亭。一邊走一邊欣賞着橋亭上的牌匾,不時傳來作家的赞叹之聲。據介紹,這些牌匾均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所寫,在凌波亭下,高洪波指着牌匾說:「這是我的一位老相識所寫,書寫者吳善璋曾為寧夏文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走至橋的中間,突覺一亭格外涼爽,再看原來這是冰壺亭,大家相視一笑。據悉,廣濟橋又叫作湘子橋,是潮州現存古老的橋梁之一。位於潮州市古城樓的東門之外,跨過韓江聳立兩岸間。據介紹,現在所看到的廣濟橋是經過重修而起的。行走在橋上,王炳根對橋面石板路發生了興趣。據說這些石板在2002年重建時,每塊石板都是由整塊花崗岩雕制而成。王炳根表示,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廣濟橋的仿古做得不錯。
頤園致敬國學宗師
潮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潮籍僑胞不乏著名人物,如受聘為50多所大學教授的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國僑領陳偉南、國際攝影大師陳復禮等。頤園,即饒宗頤學術館,就坐落在廣濟橋邊,與筆架山麓的韓文公祠隔江相望。作為潮州第一個潮籍名人館,頤園是一座富有潮州傳統民居風格,又有嶺南庭園韻致的建築。當天下午,作家采風團一行參觀了頤園,致敬一代國學宗師。翰墨林展廳展出的是饒先生各個時期別具一格的書畫藝術作品。經緯堂一樓展廳介紹饒教授的履歷及其治學、藝術創作歷程;二樓展廳則全面陳列展示饒先生在甲骨學、簡帛學、敦煌學、潮州學等十四個門類的研究成果。一路參觀下來,作家們仔細品味,赞叹不絕。在一幅「波面出仙妝」的墨荷圖前,衣向東直叹「畫得真好。」看着饒宗頤先生88歲高齡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高洪波自叹自己88歲時肯定寫不出這樣的字。
牌坊街體驗慢生活
潮州,是一座有故事的小城。牌坊街則是潮州最有名的街道。從饒宗頤學術館出來,作家采風團沿着古城牆,轉入著名的牌坊街。穿街走巷镕逛一圈,潮繡、黃蠟石、潮瓷、紫砂壺……千年古城積澱下來的文化精品驚豔了作家們。牌坊街上的每塊牌坊記錄一段輝煌的過去,紀念那些曾經「光耀門楣」的人。「這些不是安徽的貞潔牌坊,而是名人牌坊。」潮州文聯主席程小宏如是說。據透露,這些牌坊既有新建的,也有當地市民保留下來的古建築。牌坊街兩邊的古民居建築多為商鋪,賣的是「潮州三寶」香黃、黃皮和藥橘。信步牌坊街,高洪波說,這跟福州的三坊七巷有點像。來自福建的王炳根說,潮州牌坊街更加舒展開闊,店舖都在外面。一圈走下來,作家們手中便多了幾袋手信。帶着潮州美食,作家們轉入牌坊街周邊巷道,開啟文化藝術之路。在康惠芳大師工作坊,精美的潮繡讓人眼前一亮。「雙面繡的還是第一次見,立體感非常強。」陳世旭看着做工精美的潮繡婚紗,仔細詢問是如何制作出來的。據工作人員透露,潮繡婚紗主要提供高端定制,像展出的婚紗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制成。在潮繡《百子圖》前,高洪波說,「現在能夠生二胎了,這個可以用。」在潮州市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作家們了解了潮州瓷文化。該博物館是潮州民營博物館,藏品涵蓋自新石器時期至漢、唐、宋、元、明、清、民國及建國后等歷代潮州陶瓷,器型有壺、瓶、碗、盤、碟、杯、罐、爐和像等,構建起潮州古陶瓷的實物體系。館長李炳炎介紹稱,在展覽之外,博物館不定期舉辦潮州窯學術講座,向公眾傳播潮州陶瓷歷史文化藝術。
韓江燈光秀迷人
當天晚上,作家們前往廣濟橋,欣賞韓江一江兩岸燈光秀。多彩的燈光表演,極富潮州特色的潮州音樂,匯成一道亮麗的聲色風景線。十五分鐘的燈光秀結束了,作家們意猶未盡地說,若坐在游船上觀賞就更美了。
明德園探討壺文化
牌坊街里藏龍臥虎,文化精品層出不窮。從狀元坊的小巷進入,二十餘米便到達明德園。這是傳承潮州傳統工藝手拉壺的一個工作室。明德園的主人謝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朱泥手拉壺傳承人,接待了作家采風團一行。隨意落座,一杯朱泥手拉壺泡出來的潮州功夫茶,熨貼了作家們暑熱煩渴的心。「茶人」王炳根一到明德園,對各式茶具愛不釋手,細細把玩。「工藝非常好,」王炳根說,「壺嘴小狗的創意,比景德鎮做得好看多了。」王炳根告訴記者,去年他在牌坊街買了一個泥爐,冬天煮白茶,非常好,「那是一般的泡茶沒有的厚重感。」說起茶經,王炳根非常開心,他說自己收藏了很多茶壺,其中就包括顧景舟的紫砂壺。王炳根說,以及回福州后打算寫一篇潮州紫砂壺的文章。在與園主人謝華探討完紫砂壺經之后,作家們參觀了潮州紫砂壺的制作工藝。伴隨着制壺機器發出嗡嗡的聲音,學生們認真地制作手拉壺。他們是潮州朱泥手拉壺技藝的傳承的希望。受其感染,衣向東也忍不住坐下來嘗試學習一番。
采風團名單
團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成員:原江西省文聯主席兼作協主席陳世旭黑龍江作協副主席兼哈爾濱作協主席阿城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冰心研究會創會會長、中國博物館學會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員會副主任王炳根天津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肖克凡北京聯合大學藝術總監衣向東武警出版社副社長溫亞軍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陸春祥中國詩歌學會理事,遼寧作家協會理事,《海燕》文學月刊主編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