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娃的這段日子裏,我已經在家裏接受理髮、美甲、推拿、美睫毛的服務。初初是因為坐月子沒法出門,後來是因為孩子睡覺隨時會醒,我必須standby。到了現在,我已經習慣了在家享受各種便利的服務,不怕颳風下雨,不必浪費時間等候。我覺得,這個上門服務的模式如果在香港推廣,可以緩解高價舖租的壓力,令美容師和消費者都可以獲利。
如果這個模式要複製,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攻克:安全和私下接單。不過我也沒有想到萬全之策,今天在這裏只是拋磚引玉。
安全方面,是雙方的,對於獨居女性消費者,讓一個陌生人進門幾個小時,的確有風險。從我的經驗來說,我首選女性服務人員。在項目上,我可以接受陌生人為我美甲、足療、剪髮和美睫,但是要對着理療師寬衣解帶做按摩,即使對方是女性,我也會有點尷尬。而對於女性美容師,她們也更傾向於服務同性消費者。
私下接單方面,美容師私下和消費者接觸,有機會游說客人直接向自己下單,避免平台抽佣。不過目前我遇到的美容師,都比較規範,不接受私下接單,看來店家管理有一手。目前比較常見的規管方法就是罰款,還有一種新的模式叫做店長制:店長招聘店員、店長監督店員。店員完成的每一筆訂單,除了平台抽取20%的金額以外,店長也會從交易額中抽取部分提成。這也就意味这,店員數量增加、成交單量增多,店長的收益也隨之增長。用這個方法來強化監督和減少私下接單的機率。
安全顧慮成障礙
這個模式不是完美的,但是我認為香港仍然可以嘗試。因為目前舖租是香港做生意的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之前媒體報道,一碗30元的餛飩麵,24元是拿來交租的。也就是說舖租最多佔據營業收入的八成。如果是上門服務,那麼創業成本大大降低。
根據艾媒網調查顯示,47.2%的消費者不選擇上門美容的顧慮,在於安全問題,其次22.6%擔心上門工具限制帶來的服務品質問題,11.7%的用戶認為氛圍不比到店好,12.9%的用戶認為價格比到店貴。但我認為以上這些顧慮都是相對的博弈。如果你有一個五星級的家,那麼美容的氛圍自然好。如果你不想到美髮店排長龍,那麼在家美髮是可能比店裏貴一些。有捨有得,你獲得的體驗,最終會體現到價格上。上門服務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也不一定是最奢華的,但它應該是性價比最高的。
不妨把視野放得遠一些。可以上門服務的,除了美甲、美容、美體,還有化妝造型、寫真攝影、健身塑形,甚至包括繪畫、音樂、口語教學等所有讓生活「美好起來」的項目。未來你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把所有需要的專業服務叫到你的身邊。把舖租的成本去掉,把創業的門檻降低;讓美容師的收入更高,讓顧客的體驗更好;真正實現美容師與消費者互惠雙贏。
李逸嘉(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