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貿易局勢風雲色變,筆者不排除未來兩個月中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和解協議的可能,但縱觀目前形勢,筆者絕不能完全排除第二輪2000億美元的徵稅清單實施的可能性。筆者預期屆時內地將加大博弈力度,采取一系列抗衡政策,如加大對美國貿易反制措施力度,同步擴大內需,以盡可能抵銷外貿需求不足的負面影響。
較為微妙的是,上半年內地在去槓桿方面已取得一定的進展,筆者估計下半年有可能微調去槓桿的力度。當中,中央將會采取何等措施來寬信用?其實,自年初開始,人行對貨幣政策進行了微調與預調,資金利率、同業存單利率,及十年國債收益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調,但在實體經濟當中,社會融資規模及其增長速度,以及M2增長速度卻仍在持續下跌,究竟為何貨幣政策與實體經濟之間出現斷層?
市場缺乏有效資金渠道
故此,即使目前最上層單位流動性看似充裕,短期利率持續下滑,但仍未能有效向實體傳導,市場目前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有效的資金渠道。值得擔憂的是,進一步寬松只會導致流動性進一步堆積在短端期、高評級、無風險資產,僅能針對性壓低短端和無風險的收益率,卻無法外溢到更廣泛的融資主體,對實體經濟支持有限,無助協助調整經濟結構,反而讓匯率風險、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槓桿等問題出現惡化。
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但僅能壓低短端和無風險收益率,導致出現分層次的流動性斷層問題,流動性無法外溢到主流經濟層。與此同時,內地經濟存在金融槓桿、資產價格泡沫、中美利差收窄、匯率貶值風險等挑戰,解決流動性傳導問題迫在眉睫。此外,缺乏高風險偏好的投資主體、存款荒、資金不足、銀行低風險偏好、小微企業自身擔保和盈利能力不強等等問題,亦需要同步用政策去化解及扶持。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