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交叉護身符
恒指50天線於本周二(7月31日)終跌破250天牛熊分界線,形成「死亡交叉」,面對看似極差的技術形態,散戶如何自保?是否應該沽清手上持股轉持現金?
回答上述問題前,先看看一系列「死亡交叉」的數據。連同今次,恒指在過去10年合共出現8次「死亡交叉」,雖然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出現「死亡交叉」即意味後市凶多吉少,但實情是,50天線跌破牛熊分界後,後市往往出人意表地由低位反彈。
數據顯示,過往7次的「死亡交叉」,僅有兩次在發生後1個月錄得跌幅,其中一次在2011年7月,另一次在2015年8月。這兩次剛巧分別碰上歐債及人民幣匯改,以致市場波動。至於餘下的「死亡交叉」,則為投資者提供買入機會,發生後1個月的升幅最多接近20%。
聰明錢入市良機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若由高位下跌20%,是股市由牛轉熊的「第一信號」;若指數跌穿250天線,則是陷入熊市的「第二信號」;至於確認熊市的「第三信號」,則是技術上所謂的「死亡交叉」。不過,為何上述3個信號先後出現後,又沒有出現「一插到底」的景象?
原因是聰明錢作祟!「死亡交叉」出現前後,即使不是「真熊市」,但往往是市場氣氛接近最壞的時候。「財演」個個唱淡,市場哀鴻遍野,散戶雞飛狗走,但這才是聰明錢的入市良機。
與市場上的凡夫俗子一樣,聰明錢也會在高位損手輸錢,但他們底子厚,持貨能力強,且有資金在低位「溝貨」。他們在相對較低價位出手,一來可「溝貨」減低損失,二來可靜觀其變,若大市氣氛轉好則有「斬獲」,相反若再有風吹草動,則全面沽貨離場。這種分段操作的模式,散戶偶一不慎被引入局,先是抱戀棧心態不敢離場,繼而輸個落花流水。
至於今次出現「死亡交叉」後,會否如2008年那般,先來個死貓彈,再一插到底?觀乎近期美息、A股走勢及「侵侵大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意旨,看來機會仍是「一半一半」。不過,內地和香港市場愈趨緊密,萬一A股重見「建國底」,香港股民要承受一萬點的跌幅也不是沒可能。香港股民,綁好安全帶了嗎? 阿歷士
(逢周三、五、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