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特斯拉貸款建廠誰是贏家?
2018年 08月 06日 03:06    香港商报
 

  較早前,美國電動汽車特斯拉獲批在上海成立公司,開始了其「入華」的第一步。但鑒於特斯拉汽車產能不足,虧損不斷擴大的現狀,也有不少人懷疑特斯拉是否有足夠資金在華建廠。直到上周,特斯拉表示,將向中國銀行尋求20億美元貸款,以支持其在上海建廠。

  消息傳出後,特斯拉股票應聲大漲16%,卻引發不少中國網友大罵「空手套白狼」、「騙中國人錢」,有網友乾脆直接將馬斯克比做「明天就回國」的賈躍亭。同樣也有不少人批評政府銀行為了吸引大項目,簡直「沒有底線」了。只不過,特斯拉來華建廠,中國真的是「冤大頭」嗎?

  無疑,從目前的消息來看,為了吸引特斯拉,上海早早劃出了臨港區的大片土地,更兼有政策、稅收等系列優惠條件,此次更是直接出錢幫其建廠,資金規模超過上百億人民幣。更何況,這20億美元還只是初期建廠的投資,以新能源汽車的燒錢程度看,未來的生產、運營、銷售等環節恐怕都需要進一步的資金支持,整個項目的總體投資規模定會超過20億美元。如此優厚以致有些「諂媚」的條件,?實會給人些「不平等條約」的觀感。

  如今只缺好項目

  但坦白說,如今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錢,缺的只是好項目。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去槓桿初見成效之後,人行為緩解部分行業的資金短缺,已在上半年多次釋放流動性。僅上月初人行的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直接就釋放流動性約7000億元。但在「房住不炒」和多數行業依然產能過剩的環境下,手握大量流動性的銀行還有多少選擇?起碼相比騙子橫行的區塊鏈、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所謂「新領域」,新能源汽車多少算是一個已有明確市場前景的行業,更何況特斯拉這樣已推出成熟產品的市場領跑者?起碼對銀行來說,有技術、有市場、有政策的特斯拉工廠項目,不見得比那些不靠譜的「新興產業」更差。

  應該說,一直以來特斯拉缺的不是訂單和簇擁者,缺是能夠轉化為現金流的產品。受困於美國工廠的產能不足,特斯拉的產量一直難有突破。但在中國,我們不僅有大批的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和完整的汽車製造產業鏈,中國工人也無疑在工作效率和綜合成本上更勝一籌。特斯拉入華,在有望解決自身產能問題的同時,也必然將造福一大批中國的汽車相關企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如果發展順利,中國還有可能以此,在未來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佔據獨一無二的話事權和主動權。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這無疑有利於中國在國際貿易議題上的談判籌碼。因此,從長遠來看,特斯拉來華建廠,不能只算賬面數字。

  至於不少吃瓜群眾所擔憂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等問題,便更是杞人憂天了。在過去幾年各類政策的支持保護和天量的補貼之下,國產新能源汽車仍沒有絲毫能拿得出手的成就,不少中國富人寧可忍受超高的價格和漫長的等待也要購買進口特斯拉,已經說明在政策的袒護和養育下,國產新能源汽車只會成為長不大的嬰兒。反倒是特斯拉這條「鯰魚」進來之後,國內新能源汽車才有可能被激發出活力。

  當然,在如今陰晴不定的外部經貿環境之下,這筆投資必然會有不少風險。但若僅憑這20億美元貸款就說中國人當了「冤大頭」,那還真是小瞧中國人的智慧了。(流深)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