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貿易戰倒逼中國練好內功
2018年 08月 06日 03:55    香港商报
 

  中美貿易戰已然打響,目前來看有進一步擴大跡象,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整個社會都在思考,這一場關乎未來國運之戰,中國的勝算在哪裏?

  近日美方不斷加碼,宣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由10%提高到25%。美國並限制向中方技術轉讓,封殺44家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產品,目標直指「中國製造商2025」。上周五,中國也開始反擊,擬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眼下,中美貿易戰並無減弱的跡象,而走向其反面的可能性在增加。

  不同於以往單純的貿易戰,本輪貿易戰並不局限在貿易領域,在很多人看來,這已成為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略博弈。中美貿易戰將持續多長時間,波及何種層面仍無法預料,其對中國經濟的確切影響尚難有清晰的量化評估,但貿易戰將令中國經濟受到大的衝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貿易戰衝擊下,中國經濟有可能進入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外部環境趨緊,經濟增長及股市、債市、匯市、樓市等波動加劇,令到中國正在進行的去槓桿和去產能步伐受阻,影響國內改革進程等。

  中國固然無法左右特朗普政府得寸進尺的關稅加碼,但也並非無可作為,在被動的局面下也可以有順勢而為的主動抉擇。歷史證明,危機常常是變革的動力。在不少有識之士看來,這場由外而至的貿易大戰,將成為中國變外部壓力為內在動力的機會,倒逼中國加快轉型步伐。如果中國能藉此練好內功,深化國內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厘清市場秩序,搞好制度建設,那麼變危為機、反敗為勝不是沒有可能。

  宏觀經濟判斷最終勝負

  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認為,判斷貿易戰勝負的最終決定性因素永遠是宏觀經濟。對美國來說,不論貿易戰結局如何,美國的貿易逆差幾乎必將進一步擴大。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唯一方式是,特朗普把美國帶入經濟蕭條,收入大幅降低造成投資和進口急劇下降。

  事實上,很難以某種有意義的方式大幅減少美中雙邊貿易逆差。他認為,特朗普將目光狹隘地聚焦於美中貿易逆差,可能產生的「最佳」結果是改善美中雙邊貿易平衡,但等量赤字將轉移到美國與其他一些國家的貿易上。

  與美國一樣,中國的整體貿易差額也取決於宏觀經濟。斯蒂格利茨認為,以中國掌控經濟的能力,如果中國更積極地進行干預並進行更有力的報復,貿易戰對改變中美貿易差額的作用可能更小。對中國來說,告別過去40年所形成的投資與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基於內需的內生型增長模式轉型,早已是國家戰略,因此美國打貿易戰只是在幫助中國加速這一轉型進程。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正試圖去槓桿化和消化過剩產能,美國的舉措至少將在部分領域給中國造成更大的困難。

  中美貿易戰將使美國蒙受雙重損失:美國國內就業將遭到打擊,原因不僅來自中國的反制措施,也因為美國的高額關稅將推高美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削弱它們的競爭力;此外美國人購買的進口商品也會漲價。事實上,面對中國報復性關稅清單,最近有不少數美國製造商考慮把工廠遷出美國,此舉必將減少美國就業。如果中美貿易戰升級,不排除屆時美元匯率將下挫,通脹率進一步上升,引發更多反對。美聯儲很可能被迫更進一步加息,導致投資和經濟增長更加疲軟、失業率攀升。

  改革開放堅定政策選項

  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所說,中國應該堅持市場化地處理中美貿易的失衡,如降低關稅、進一步開放中國的服務業市場,包括金融、電信、醫療、教育和養老等服務業市場,同時要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保障在華美企的合法權宜。此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也是中國練好內功的應有之義,絕不僅僅是將其作為應對貿易戰的權宜之計,而應作為中國完善市場化經濟的基本制度安排,為激活本國企業和個人創新動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從長遠來看,無論是來自外在壓力的倒逼,還是基於中國經濟自身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改革和開放仍是中國堅定不移的政策選項。對內厘清市場與政府界限,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仍是未來孜孜孜以求的方向。以改革提升經濟效率,通過進一步開放引入競爭機制,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是未來發展方向。從財政政策上看,以減稅來釋放微觀企業界的活力,激活民間創新動力,成為當下切實可行的政策選項。

  不可否認,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其未來走勢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要爭取戰略主動和最終勝利,決非易事。但如果方向對了,就成功了大半。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