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私募新失聯
【香港商報訊】金融監管大幕拉起,整頓力度不斷加碼,一時間,私募行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失聯」、「跑路」、「清盤」、「兌付危機」不絕於耳。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了第二十三批擬失聯私募機構名單,又有7家私募機構新鮮上榜。
根據中基協數據顯示,自今年開展自律核查工作以來,合計有161家私募機構的狀態顯示為失聯,其中股權類、創業基金類私募失聯數量為118家,佔全部失聯私募家數的73.29%。而截至8月9日,一共有482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135家機構已被注銷登記。
在經歷了過去10年爆發式和野式的成長後,PE市場陷入了良莠不齊的尷尬處境。雖然資產規模已突破了7萬億大關,可抵不住連環暴雷的P2P背後牽扯出的一大批關聯PE黑名單。
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告稱,自今年實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公示制度以來,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從單批20多家劇增至100多家,尤以股權類私募機構最多。
網貸平台近期來頻頻「爆雷」,加之私募失聯跑路的機構也增多,讓人不得不把兩者聯繫在一起,是不是P2P「爆雷」引起了私募平台本身風險的爆發?事實上,部分「爆雷」的P2P平台背後確實是出現了私募股權的身影。P2P平台頻現暴雷潮,背後的股權投資平台自然也脫不了關係。無疑,股市低迷也是另一個引爆雷點的導火索。
今年以來,A股表現持續萎靡,而隨?貿易摩擦升級,使得全行業都腹背承壓。大幅下跌的交易行使得IPO速度放緩,讓PE基金給予希望的IPO退出通道更顯艱難。而在慘淡行情之下,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也頻頻靠近平倉線,「沒錢回購」讓很多快到期的股權產品不得不陷入無法兌付的尷尬局面。而這,也成為壓死很多中小私募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