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海外併購需求去年未如預期放緩
2018年 08月 10日 03:05    香港商报
 

    中國海外併購需求去年未如預期放緩

   全球金融危機過後,併購已成為中國「走出去」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為了應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放緩以及低迷的資產回報,中國公司一直熱衷於尋求海外投資機會。官方資料指出2016年為高峰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家。

  然而,由於中國在全球併購市場的數額驟減,快速擴張的步伐在2017年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根據中國官方資料的統計,中國跨境併購減少了8%至1350億美元,已公布的併購交易價值甚至大幅減少77%至440億美元,而交易價值被視為接下來的投資信號。這不可避免地讓人對中國的海外併購前景產生疑慮。

  事實上,大部分的悲觀情緒都源於國內外的諸多限制。就國際因素而言,美國和歐盟已經對中國的併購以及由此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表示擔憂,因此對一些涉及核心技術的併購持反對態度。尤其是美國方面,開始進一步強化對CFIUS的使用,以阻止中國開展的關鍵性收購。中國方面,由於前幾年過分寬鬆的政策帶來的資金外流,對資本管制也進一步加強。

  市場基本面未變

  但是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官方強加的限制所致。市場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事實上,在利益的驅動之下,越是更多的限制,反而越驅使企業尋找繞開管制的方法。通過分析併購中的一些微觀資料,尤其對比官方以及市場常用資料與來自公開新聞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公開資料時,我們發現在2016年及以前,不同來源的中國海外併購資料高度一致。但是,中國官方海外投資與併購資料之間的差異在2017年出現,這恰恰與開展打擊海外經營行動的年份相合。當我們觀測AEI資料時,發現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下降的趨勢竟然消失了;相反,中國對外收購出現了溫和而相關的增長。這至少對官方和Mergermarket的資料結果提出了一些挑戰。

  另一間接證據是併購中海外融資增加。通過發行離岸債券,海外融資由2016年的107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2017年的2100億美元。由於海外融資很難重新流入國內市場,因此大部分離岸資金可能用於離岸市場,最主要的目的即是支援中國海外併購。

  誠然,由於沒有完整的官方資料可以準確跟蹤投資,很難獲得精確的資料來證明2017年的投資並未減少。然而,這些額外的證據至少讓人對現有官方資料產生懷疑,認為後者僅僅包括了一部分中國對國外的直接併購活動。

  總而言之,我們看到海外併購在2016年達到頂峰之後於2017年出現的大幅回落,在某種程度上是政策限制的結果,尤其是中國跨境資本的限制增加以及來自美國的審查。但是,只要中國的投資回報率仍然低於海外,那麼在中國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購買海外資產的內在需求未能發生改變。因此,企業肯定需要想許多辦法來規避限制,從而這些投資將不會顯示在官方的資料。

  從根本上來說,只要內在基本面需求不發生變化,那麼中國的海外併購還會進一步增加,尤其是在非美國地區——例如歐洲和「一帶一路」地區。

  法國外貿銀行全球市場研究企業及投資銀行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艾西亞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