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金融改革引領跨境服務創新
2018年 08月 12日 01:20    香港商报
 

  金融改革引領跨境服務創新

  在不少人的印象當中,農行主要是服務「農村、農業和農民」的「農」字頭銀行,但當記者在農行上海自貿區分行了解到「農行發展模式」,才更理解農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全方面發展。這個分行的建立和業務結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金融改革發展的進程與成就。

  2013年9月,農行上海自貿區分行借上海自貿區掛牌的東風由原外高橋支行翻牌升格成立,兩年後又將金橋支行及轄屬的網點擴併進來,進一步提升自貿區分行的規模和服務能力。

  農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行長徐綱介紹,農行自貿區分行並不是簡單的經營行,該行不僅涉外業務更加集中,還在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經營模式創新等多項探索。通過不斷探索創新,農行自貿區分行已經創造了10多項分行系統內的「首次辦理」、「首次推出」的紀錄,跨省跨區域貸款取得顯著成效。

  引自貿區「活水」進港入疆

  農行上海自貿區分行已通過跨省聯動實現了自貿金融服務進港入疆。據了解,農行自貿區分行通過上海——新疆——香港的三地聯動,以自貿區租賃方式成功打通了自貿區金融服務入疆通道。為新疆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辦理了2億元的內保自貿貸業務,開創了「涉外融資性保函轉開+自貿區貸款+售後回租」的業務新模式。

  「自貿區金融服務入疆主要是因為自貿區內具有資金規模和成本優勢。」徐綱告訴記者,上海的金融資源相對比較密集,與中西部兄弟省行相比,負債端和資產端都具有明顯優勢,產品更加豐富。他表示,通過自貿區分行與其他兄弟行的聯合貸款,一方面可以解決有無資金的問題,另一方面,資金成本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這也吸引了不少中資企業在本港設立的貿易平台公司。內地的不少中資企業在香港都會設立貿易平台公司,隨人民幣跨境業務的不斷推廣,他們的資金結算量不斷擴大,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單位的貿易量也在變大。在香港本土銀行無法為中資貿易平台公司提供量大價優的人民幣資金時,農行自貿區分行的優勢愈發凸顯。

  徐綱向記者分享了一個農行上海自貿區分行大力支持中資在港企業涉外業務發展的案例。近一年來,隨在港企業人民幣需求量增大,某些時間段,香港地區的人民幣融資價格比內地更貴,內地某大型電網企業旗下的香港平台公司需要大量的人民幣資金,在自貿區內設立一家具有FTN帳戶的子公司後,2017年9月自貿區分行為其提供了8億元的人民幣融資,今年7月還將為其提供6.5億元的人民幣融資。農行自貿區分行成為了該電網企業香港平台公司獲得人民幣資金的主要來源。

  農行上海分行國際金融部相關人員告訴記者,自貿區金融服務入疆入港既要歸功於農行積極追求創新,也要歸功於自貿區內的金融改革,而創新自由貿易分帳核算管理體系正是自貿區金融板塊中最大的特色。2014年5月,自貿分帳核算單位正式上線,從而構建了區內境外相對自由、區內和境內區外有限滲透的資金流動體系,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得以全面實施。農行自貿區分行依託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最早制定走出去企業和引進來企業跨境直接投資的簡化流程,跨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自貿項下的小微企業綜合化服務、地方債承銷投資等金融創新成果紛紛入選上海市金融辦的創新案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