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阿聯酋、塞內加爾、盧旺達和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出席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並於7月27日至28日過境毛里求斯並進行友好訪問,這是3月他連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也是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新時期外交思想後首次出訪。
習近平這次訪問的五個國家中有四個是非洲國家,分別位於非洲的西部、東部、南部和印度洋地區,地理上除了北非之外已基本實現了對非洲大陸的全覆蓋。
以義為先 中國援非見利思義
中國與非洲,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過去20年,中非經濟合作突飛猛進。中非合作是擴大利益匯合點的建設性合作,也是可持續的成長型合作,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雙邊貿易增長了逾40倍,開創了南南合作的一種範式。
中國對非直接投資也大幅增長。2003年,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流量不足7500萬美元,存量不足5億美元,到2016年底,存量已達399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15倍,年均增長率達33.3%。
2008年,中國對非洲的投入不僅沒有減少,相反還有所增加。目前,中國已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大的交易夥伴;2016年,在中國的努力下,20國集團承諾幫助非洲工業化。截至當年,中國已給非洲電力部門融資330億美元。此外,中國還為非洲交通投資410億美元。
中非經貿關係飛速發展惠及非洲大陸,推動了非洲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中非關係的快速發展刺激了美國的神經。8月初,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和民主黨參議員庫恩斯(Chris Coons)批評中國在非洲撒金,渲染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等手段,追求新重商主義願景,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尋求在非洲經濟上立足,進而獲取政治、外交,間或還有軍事利益,對美國從中亞到東歐和非洲的利益具有潛在嚴重後果。
不過,非洲國家並不認同美國的說法。習近平這次訪非期間,盧旺達總統卡加梅感慨地說,中國是非洲可靠的、患難與共的朋友,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對盧旺達和非洲十分重要。
如果說一些非洲政要在公開場合盛讚中非關係或有外交考量的話,那麼背對背民調無疑很能說明問題。
平分秋色 中國在非聲望日隆
2016年10月,非洲民主動態調查(Afrobarometer)做了一項調查,在36個非洲國家中,中國國家發展模式緊居美國之後(30%),被視為第二最受歡迎的模式(24%)。
許多非洲人認為,前殖民國在他們的國家中影響最大(28%),其後是中國(23%)和美國(22%)。中國的影響在下列國家最大:津巴布韋 (55%)、莫桑比克(52%)、蘇丹(47%)、贊比亞(47%)、南非(40%)和坦桑尼亞(40%)。
近三分之二的非洲人(63%)認為,中國的影響「有些」或「非常」積極。對華好感最為普遍的國家是馬里(92%)、尼日爾(84%)和利比里亞 (81%)。大多數非洲人(56%)還認為,中國提供的發展援助在滿足他們國家的需求方面做了「些許」或「非常」好的工作。
美國對中國非洲政策的指責明顯戴有色眼鏡。殊不知,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不論是在發展道路的選擇上,還是在安全問題的解決上,中國始終堅持尊重非洲的尊嚴和自主性,支持非洲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反對干涉別國內政。
不管願意與否,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在非洲問題上亦莫能外。非洲期盼各種形式的外援。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雙方應求同存異,尋找更多利益契合點,為非洲的發展貢獻各自的力量,幫助非洲擺脫發展瓶頸。 張介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