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須審時度勢應對貿易戰
2018年 08月 15日 02:23    香港商报
 

  中美貿易摩擦及美方制裁中方購併等問題,除了是特朗普為共和黨今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造勢外,亦反映國會一些政客的嫉妒心態,就是不甘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強大,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這種敵對意識,可能在中期選舉後較為淡化,但其主調仍然不變。筆者認為中國應開拓內需市場,另外, 「一帶一路」在運作上可以微調,以應付波譎雲詭的國際情況。

  擴大消費市場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字,中國2017年的出口總額是22635.2億美元,其中出口到美國的價值是5056億美元,約佔中國出口的四分之一,份額舉足輕重。除了採取報復性的徵收關稅行動外,中國亦可將人民幣貶值及拋售美債作為談判籌碼。不過,這些非貿易手段利害參半,非長久之策。筆者建議不要將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裏,而是要開拓新市場及新態勢,作多方面的探討及實行。

  首先,刺激內需來減輕出口壓力是個不二法門,但需要很多政策及法例來支援。內地人民儲蓄率較先進國家為高,因為社會及醫療福利不足,不敢大量消費。鼓勵志願團體提供社會及醫療福利,可以刺激人民消費動力。食物安全及冒牌侵權等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欲及生產者信心,立法及執法都要加強。大幅調升高層幹部薪酬,既可高薪養廉,亦可擴大消費市場。

  收帳問題一向是業界對內消市場卻步的原因之一。內地的放帳期平均約80日,業界可先做「客戶信用調查」及購買「壞帳賠償保險」,但卻加重了成本。業界如有壞帳,只能訴諸法院,時間金錢花費不菲。近年,內地執法機關設立了「老賴黑名單」,即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乃法庭判決要償還債務而有能力又賴不還的人士及公司。在名單上的人不能買火車票及飛機票,具有阻嚇性作用。目前,在全球各重要經濟體中,只有內地及日本不容許收帳公司運作。筆者建議發放營業執照予正規的收帳公司,可以合情合法為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解決財務糾紛,進軍內消市場。

  開拓新市場乃重要手段,歐盟、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2017年與中國貿易均有可觀增長,分別為15.5%、16.6%及17.8%。較少人提及的就是「金磚五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五國,其中印度乃一個有待開發的消費市場。印度幅員遼闊,人口與中國相若,既有貧困的普羅大眾,需要較低端的產品;亦有數千萬的中產階級,有能力負擔中高檔消費品。不過,根據業界的經驗,與印度商人交手,收取貨款仍然是一個棘手問題。現時,印度一年的銀行定期存款可以收取5%至6%利息,其他渠道更高,故此促使印度商人有錢也不急於清還。作為中小企業,這方面要有心理準備。

  開拓「一帶一路」

  有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何紓緩中美貿易摩擦,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一帶一路」倡議主要為沿線國家興建基本設施,振興當地經濟,然後互通互補,達致雙贏。透過民企及國企,擴大海外生產基地,大量興建環保工業園,集中處理排放與廢物及應用可再生能源。東盟國家如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及朝鮮是可以考慮的國家。

  二、鼓勵及資助內地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到環保工業園落戶,生產勞工密集的家居用品,如玩具、成衣及鞋類。他們會得到租金及稅務優惠,甚至遷廠費用津貼,條件是要盡量採用當地材料及聘用本地勞工,善待職工及尊重他們的文化與宗教信仰。此舉可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口碑,又可為一些設備較落後的內地中小微企找尋出路,而港資企業亦可受惠。製成品主要出口到美國,避免徵收關稅的影響。

  三、內地需要的原材料及礦產,可以在原產地開採後,到環保工業園經加工整理後運返內地,減少對環境污染,免受詬病。如果是木材,斬伐後種回樹苗,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概念。

  今次的中美貿易摩擦,表面是商業經濟糾紛,實質是大國角力,始作俑者是特朗普。他為了鞏固共和黨的實力及增加將來連任的機會,不惜開罪貿易夥伴及背棄承諾。不過,這一次中美對弈,其實是一個契機,令中國可以調校經濟結構、降低生產風險及提升生產力。走出「安逸境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長痛不如短痛。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冀望中國經濟發展再攀高峰。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 劉炳均 

 
(來源: 香港商报网)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