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資金轉向一周淨流出75億 北水改掃小型股
2018年 08月 17日 02:43    香港商报
 

  資金轉向一周淨流出75億 北水改掃小型股

  內地與香港股市關係越來越密切,自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後,南水與北水的資金流向備受市場關注。北水佔港股整體成交近年漸增至約15%,佔比不算高但增長勢頭持續,無疑對整體投資者產生一定心理影響,細心觀察總結北水流向才不至於陷於被動。 香港商報記者 張智榮

  近年來,透過港股通南下的資金已成為港股市場重要的「水喉」之一。不過,北水今年以來持續流出,昨日再創近6周最大沽盤,4至6月內地投資者連續3個月減持港股,累計240億元(人民幣,下同)淨流出,其中6月份淨流出加快至109億元,創今年以來單月淨流出最高紀錄。

  雖然7月份一度扭轉淨流出的局面,但8月以來內地投資者繼續沽貨,港股通上周繼續錄得約21.87億元淨流出,在此前一周更錄得約75億元淨流出,以周計,創下滬深港通開通以來第3高。

  北水流出 藍籌涯沽

  港股今年1月份突飛猛進,屢創新高,吸引港股通南向資金大舉流入,惟其後節節敗退,北水一直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缺少了北水支持,恒指今年累跌近兩成。

  根據彭博數據,50隻恒指成分股中,今年初至8月7日,北水減持了當中15隻,佔成分股數目約三成。當中中國平安(2318)遭北水累沽了81億元,其次為騰訊(700)被減持64億元,緊接淨流出最多的依次為建行(939)和瑞聲(2018)。

  內地資金持續流出,去年港股牛市長期穩佔淨流入前10名的重磅藍籌股,例如騰訊、四大內銀、瑞聲科技、港交所(388)等,在第二季度不時出現在港股通淨流出前10榜單中。

  有分析相信,北水今年以來大幅流出,主因中美貿易衝突影響投資者情緒以及外圍風險因素增加,資金投身避險資產,加上港股經歷兩年升市,不少內地投資者開始鎖定利潤。

  A股入摩致成分股權重跌

  事實上,北水的投資風格已悄悄發生轉變,從前鍾情大藍籌,尤其金融板塊,現在變心追捧優質小型股如醫藥和科網股,以及受惠於油價持續向上的資源股。一些基本面向好、成長能力較強或有概念支撐的小型股,近月紛紛出現在港股通資金淨流入前10榜單中,顯示北水投資的新動向。

  建銀國際數據顯示,最近1個月南下資金活躍個股前10位,不再是藍籌和金融股天下,像濰柴動力(2338)、中興通訊(763)、李寧(2331)等小型股都出現在榜單,11至20位更大部分被教育股、醫藥股和科技股佔據。

  今年港股調整以來,北水持股風格轉變,有分析認為主因是A股入摩導致部分恒指成分股權重下降,造成資金外流;另一方面,一些藍籌新貴受到資金追捧,也加劇了北水風格的轉變。

  深市北水反超滬市有啟示

  值得注意的是,滬深兩市資金一改往日滬強深弱的特點。今年首季,北水仍維持持續淨流入港股的趨勢,港股通(滬)淨流入562.53億元,港股通(深)淨流入487.93億元。然而,在首季度尾段,深市港股通資金淨流入連續多日遠超滬市港股通,這是港股通開通以來鮮見,這現像蘊含對北水投資風格方向轉變的啟示。

  事實上,深港通的標的範圍,比滬港通多了市值50億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深市資金反超滬市,反映南下資金的投資興趣正在擴散,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而且集中流向一些成長性較高,且估值相對較低的優質小型股。

  根據瑞信數據,過去20個交易日,北水在持續沽售騰訊,累計流出116.73億港元,位居淨流出榜首。去年備受北水青睞的金融股和手機設備股中,中行(3988)、舜宇(2382)、招行(3968)均錄得淨流出。

  情況短期難扭轉

  中金此前表示,A股入摩,令部分恒指成分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權重下降,預計權重降幅最大的海外中資股包括騰訊、工行(1398)、中國恒大(3333)、中海油(883)、中石化(386)、中人壽(2628)及招行,其中騰訊的權重預計將從17.5%降至16.17%,估計資金流出11.3億美元。而權重下調的個股大部分是恒指成分股,因此相信對大型藍籌短期帶來壓力。

  另外,此次A股入摩有68家中小型中資股入選,其中58隻為港股,當中不乏近月北水追捧的醫藥股,科技股和建材股。高盛預計將有500億美元潛在資金追入這些中小型新貴,其中17%或90億美元屬於被動資金,這將繼續吸引北水選股更多元化,流入資金不再獨孤一味集大型藍籌。

  A股入摩一定程度促成北水流出及轉追中小型股的新風格,而今年以來外圍風險因素未有停息,甚至正在惡化,加上美元走強也是引發資金流出港股的一大原因,當下投資者或會傾向先沽貨後觀望。

 
(來源: 香港商报网)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