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市建局推小區發展模式
2018年 08月 19日 00:42    香港商报
 

  優化重建區生活品質

    市建局推小區發展模式

  香港樓價升不停,歸根究底是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如何在市區中騰出土地興建更多新樓,對香港專門負責處理舊樓重建的法定機構市區重建局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近年市建局提出小區發展模式,2016年6月確定土瓜灣鴻福街/銀漢街等3個項目,便是小區發展模式首個試點,現正按計劃進行。何謂小區發展模式 ? 對比傳統市建局發展模式,新模式到底有何利弊?  香港商報記者 呂婉玲

  今年6月,市建局宣布展開土瓜灣榮光街/崇安街項目,是同區第6個重建項目,在記者會上市建局人員便多次強調小區發展概念。市建局解釋,小區發展重建模式乃根據2011年2月港府公布新修定的《市區重建策略》。這份《策略》凝聚業界和公眾共識,指出日後重建不應再是零星拆建過程,而應以全面綜合方式,融合4R即重建、復修、保育和活化為策略,為社區帶來更大裨益。同時亦藉重新規劃市區範圍,讓範圍內的土地用途能互相配合。

  有別於傳統收購舊樓發展單幢樓宇,小區發展模式下的重建範圍更加大,並要用上宏觀角度作重新規劃。根據小區發展模式,市建局從宏觀角度審視重建地點的設施需要,包括更好的步行環境和交通道路網絡,並提供休憩空間,取代過去陳舊的社區環境,從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小區發展模式含兩大元素

  其實當初市建局推出項目時,已表示銳意將土瓜灣一帶打造成小社區,不會有單幢樓或大型商場,私家巷里會變成行人街,營造社區特色。可見小區發展重建模式包含兩大元素:其一是在範圍或舊樓收購數目方面,摒除單幢收購方式,改以大範圍、大面積的處理,所收回的舊樓不只幾幢,甚至是以街道作為單位起跳。其二是增加重建範圍的社區設施,如土瓜灣項目的大型停車場、新道路和休憩空間,作用是優化社區環境,改善居民的居住質素。

  日後土瓜灣重建計劃,將包括建設一條由環安街開始延伸,一直貫通多個重建地盤及至銀漢街的長街道,以形成新的道路網絡。同時計劃興建一個大型地下停車場,一方面將停泊點從地面遷移到地下,另一方面減少各樓宇設置獨立停車場,以騰出更多臨街空間,供小商戶作街舖,讓街道更舒適和美觀。

  土瓜灣南區議員林博表示,過往本港缺乏整體的重建規劃,小區模式不像從前單純興建牙籤樓,多幢式的重建能令樓宇規劃變得整齊有致,從而改善市容。另一方面,他提到小區模式應包括多項社區設施,例如公園、長者中心、戲院、停車場等,提供更多娛樂和休憩空間給居民。針對土瓜灣舊樓一帶,林博稱地下停車場尤其缺乏,因為該區的違泊問題相當嚴重,不少私家車、小巴、旅遊巴等皆違例停泊路邊,一個社區停車場可解決違泊及道路安全問題。他特別欣賞市建局重建將新設停車場的安排,認為十分抵讚。

  學者析新模式兩大好處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土瓜灣一帶的舊樓樓齡甚高(有達50年以上的),但並沒有在早期被市建局收回,原因就是該區舊樓地積比率(內地稱為容積率)接近用盡或已經用盡,收回重建沒有盈利空間,甚至可能會虧損。當市建局主打小區模式,連環收購毗鄰的舊樓,連帶附近街道一同撥歸旗下,就可靈活運用各幢樓宇的地積比,相互交換空間。當中比如,若鄰近地鐵站的樓宇A的地積比已被用盡,而距地鐵站較遠的樓宇B地積比尚有餘,小區模式下即可將樓宇B搬遷到樓宇A所在之處,藉此創造協同效應,換得較高回報。

  至於實行小區發展的另一好處是,莊太量指,相比單幢舊樓收購,小區形式較大規模的收購確保該區將有一定的配套設施,如道路、停車場、商場等,有利於整體社區規劃。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亦指出,像土瓜灣一類的舊區本身缺乏社區設施,小區模式額外加設設施的本意良好,較人性化,能切合居民生活需要。

  舊區業主難原區安置

  然而,小區發展重建模式亦有不足之處,林博直指小區模式的重建剝奪小商戶的權利。因為小區式的收樓令小商戶被迫遷,缺乏「舖換舖」的賠償安排,小商戶再難在別處覓得舊區的低廉租金。此外,重建區不少單位都由年長業主放租,市建局收樓會導致他們頓失租金收入來源;再者由於這些業主將單位出租,只能獲取出租或空置性質的賠償,比其他住在重建區單位的業主少一筆補償金。對於依靠該單位養老的業主,無疑損失較多。最後小區式重建始終難免斷絕一班長者和街坊的多年感情。

  至於收購舊樓時樓換樓問題,林博指受樓價飆升影響,重建區的業主根本很難負擔同區的新樓,當中大部分都被迫搬遷至元朗、屯門等偏遠地區,或只能購買舊式樓宇。

  莊太量亦提及小區發展重建模式存在風險問題,由於是小區重建要收購多幢舊樓,一旦樓價下跌,市建局就要面臨大幅虧蝕的風險;當然反過來說,倘若樓價一直如火箭般飆升,市建局也會錄得巨額盈利。李兆波也提到,小區重建模式成本必定較高,除了收樓數量較多外,還需要額外增加社區設施亦令整體成本提高。 

 
(來源: 香港商报网)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