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國家 努力共榮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 蘇偉文
今年是內地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間,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上的改變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在改革開放之前,內地因經濟政策失誤而致一窮二白,1978年外匯存底只有16.7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不到一個百分點。40年後的今天,內地已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存底國家,今年6月份外匯儲備為31120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超過26%,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7%;經濟產值方面,內地在1978年的產值佔全球的2.6%,今天是19.74%;人均收入方面,40年前內地人均年度收入是385元人民幣,今天已是59660元人民幣,年增長率是13.43%;總體產值方面,過去40年內地產值年複合增長率是10.72%,而全球產值年複合增長率是5.77%,各方面的數據都顯示了經濟改革開放的成效,也說明了這40年間內地經濟發展的速度。這些亮麗數字的背後,其實是無數前人的努力,是一個又一個艱苦奮鬥的故事。
多次轉型 服務內地
在改革開放之前,內地經濟上可以說是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內地領導人意識到改革開放是唯一出路,結果以4個經濟特區作起點試驗,以現在看,這個做法當然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而歷史也證明了這是具前瞻性的一個決定。到了40年後的今天,內地經濟在環球中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環球第二大經濟體。年輕人很難想像40年前的境況,相信現時已經沒有多少人會記得或是提到經濟特區,可是經濟特區的經驗,印證了一個重要的發展路向,就是以小規模板塊進行改革,以試驗場成功的經驗去輻射全國,這是從實證結果得出來的經驗。
在這個經濟特區試驗場,香港一直擔當重要的角色。憑香港經濟貿易上的優勢和經驗,在經濟特區的發展初期,港商產生了積極作用,無論是引入資金、廠房設備、外來投資、生產技術,或是商業管理等,香港一直發揮重要的中介作用,而受惠於內地的改革開放,香港經濟也進行了多次的經濟轉型,和內地的改革息息相關。內地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由輕工業轉型到服務業,再由服務業轉型至專業服務,再後來轉型至高增值的專業服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內地和香港在發展路上密不可分,以前如是,將來也是。
到了內地經濟騰飛的今天,香港的角色也在轉變,在內地「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上,香港除了繼續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外,更要積極配合國家的發展方向,更上一層樓。
特區政府在多次的公開場合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香港也會在這個項目中擔當一個重要角色。過去一連串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活動,正好印證了這個觀點,例如去年發改委和香港簽訂了一個有關中央支持、協助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安排;今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一個「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讓國企、央企和香港有一個很好的對接;今年6月香港也舉辦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倡議高峰論壇,這些例子說明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進入香港恒常的工作中,未來香港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活動定會增強。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未來更會是南中國經濟強勁的增長泉源,粵港澳大灣區比世界其他著名灣區規模大,將來潛力無窮,當發展起來,經濟規模將輻射全國,正如美國紐約和三藩市兩個經濟灣區,經濟影響全美。以內地經濟規模來說,未來灣區經濟體定當可以有更高、更闊和更深的發展空間,這方面香港的試驗場角色吃重。
現時特區政府很重視這兩個國家戰略發展項目,以香港的國際聯繫配合內地發展的大方向,從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來看,這個發展軌其實是一脈相承,就是香港以其獨特的條件來發揮積極作用,相信香港試驗場的角色不會變,變的只會是具體的操作性質。我們要抓緊將來的機遇,重點是擁抱國家現在的發展方向,一起努力共榮。
(蘇偉文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1997年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深造,取得哲學博士。同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曾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2010年離開中文大學,其後歷任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院長。亦曾參與多項公職,包括房屋委員會委員及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等,2017年起擔任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