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為國生娃還得自願
2018年 08月 20日 01:38    香港商报
 

    作者:豪士

  今年七夕有點特別,朋友圈裏除了各種秀恩愛外,還多了對「生育基金」和「丁克稅」的熱議吐槽,不僅單身人士直呼受到一百點傷害,在節日中「撒狗糧」的或者已婚人士也倍感壓力,他們的不安和焦慮無形中又多了一個點——趕緊「為國生娃」,不然就要交錢幫別人養孩子了。

  內地已陷低生育陷阱

  目前來看,設立「生育基金」(即40歲以下公民將一部分工資繳納為生育基金,待家庭有二孩後方可取出使用,否則等到退休時取出)只是在官媒的一篇文章中提及,而徵收「丁克稅」(即丁克家庭需繳納「社會撫養費」)也只是緊接其後的某位專家提法,並不是正式出台的政策文件,具體用意還不得而知。但不管出發點如何,這兩種觀點大體上是不得人心的,恐怕到頭來只是一場「誤會」,很難真正形成一項頂層決策。然而,這種引發爭議的提法卻清晰明了地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的生育意願已大為降低,加上過往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斷累積,中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生育率的陷阱。

  從數據上來看,雖然中國在2016年開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去年錄得的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雙降,並且大幅低於預期,說明人們的生育意願很低,並且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高昂的養兒成本、高樓價的壓力,以及「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的轉變,是中國生育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加上過去30多年實施的緊縮性人口政策,中國的人口結構已嚴重失衡,少子化、人口老化現象突出,陷入了「未富先老」的尷尬局面。雖說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發達經濟體也同樣面臨?人口問題,但中國的問題或許更加突出,未來的養老問題、經濟發展活力面臨?嚴峻的挑戰。

  應還生育權於民

  鑒於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種種問題,中國政府根據形勢作出生育政策的調整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目前還沒有全面放開生育的官方說辭,而只是在全國一些地方出台了鼓勵二孩的政策。這就有點讓人摸不?頭腦,鼓勵生育本應該是在取消「計劃生育」之後,而不是之前。如果沒有全面放開生育,那樣的鼓勵生育恐怕收效甚微,不想多生的始終不會多生,而想多生的反而不敢生,這種政策很明顯是前後矛盾的。也就是說,目前自由生育的權利還沒有真正落實,而行政干預仍然在發揮作用。從生育二胎要被徵收社會撫養費到不生二胎要交一定比例的錢,行政看得見的手無處不在,這種大轉變很難令人信服。所以,鼓吹設立「生育基金」的提法有點莫名其妙,引起社會廣泛的爭議和吐槽也就在情理之中。

  現在問題是,應該把生育權交還給個人和家庭,而不是違背大家的生育意願,剝奪生與不生的自由權利。因為生育權利是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本該神聖不可侵犯,但中國曾以國家利益為由,實施了強制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了人口的斷崖式下滑。如果現在再以同樣的理由,徵收類似於社會撫養費的「生育基金」或者「丁克稅」,那只能說是作繭自縛。政府應該服從人的意志,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況且現在即使通過強制鼓吹生育的手段,也為時已晚,相信很難逆轉目前低生育率的局面。

  進一步來說,鼓勵生育本身並沒有錯,發達國家也一直在這麼做,而且力度也很大,但就是無法把生育率提起來。何況目前中國的鼓勵生育政策還停留在探討階段,即使有力度恐怕也有限,尚且還有點含糊不清,能取得多大的效果恐怕還要打問號。有人建議用財政收入的一部分用於鼓勵生育,這無可厚非,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到實處還有待觀察。另一種建議是,過去通過強制手段徵收的社會撫養費,應該用作「生育基金」來鼓勵生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行得通的。但問題在於,過去「超生費」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恐怕是一項大工程。

  總的來說,鼓勵生育的方向是對的,政府應該提供各種政策支持,而不應盯?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為國生娃」最好是人人自願的,而不應是被強制的。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