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甲
近日內地官媒掀起一波捍衛科學家袁隆平的輿論潮。起因於周前的一篇公號網文提出了「遺忘說」,該網文名為《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以《科技日報》反應最快,「不能遺忘袁隆平 ,『暫時』也不行。」此論一出,得到了捍衛派的一呼百應。其實,即便官媒不反駁,「遺忘說」也成不了氣候,因為袁隆平的成就擺在那,豈是一篇網文所可以撼動的?
那麼「遺忘說」,又為何引發了一定的關注呢?只是聽慣了一片掌聲,突然間有人敢對雜交水稻之父權威提出質疑,讓人想起來,哦,原來科學的精神就是一切都是可以質疑的,否則科技無法發展。所以引發關注的不是「遺忘說」的觀點,而是其質疑的形式本身。還是那句老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質疑的權利。
批駁「遺忘說」是那麼地輕鬆,因為要記住袁隆平之外的科學家和科研團隊,其藥方絕不是遺忘袁隆平,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科學「內訌」。二者之間,也就是科學家和整個科研團隊之間,不是必選其一的對立關係,這是一個簡單的低級錯誤,但是在這個低級錯誤的背後,卻隱藏了一個合理的訴求,非著名科學家和科研團隊,對名與利的渴望。非著名和著名的應該聯手起來,「一致對外」,改變整個科學界的待遇機制。
利益驅動是王道
長期以來,以體育思維搞科研。人們從來只記得冠軍,頂多還加個亞軍和季軍。在各個科研領域,領頭的科學家其背後龐大的團隊,默默無聞,收入與貢獻不成正比。
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首先是人,而不是神,動不動就以立志報國的奉獻精神要求,更多時候不過是一種儒家的虛偽。為什麼不會要求企業家都捐出自己的利潤呢?而偏偏第一生產力的科學家卻要講奉獻?企業家能講利,科學家卻不能,這種奇怪的邏輯,什麼時候改變?愛國奉獻要講,名與利更要提,中國的科學發展,必須從道德驅動為主,轉向利益驅動為主。
秦統一天下,人們很容易將之歸為秦始皇的宏圖大略,其實,秦朝的勝利得益於商鞅變法,是一種新制度的勝利,制度創造歷史。比如,秦朝軍隊號稱虎狼之師,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狼文化,所向披靡,六國聞之膽怯,未戰先敗。為何?只是因為商鞅實行了軍功爵位制,歷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襲制。殺敵越多,土地和爵位分封越多。不論出身,奴隸也可以變成貴族,只要殺敵夠多,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強大的利益驅動新制度,造就了強大的秦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收入卻不是第一。科技大國又如何成為科技強國?好的制度能讓壞人變成好人,壞的制度能讓好人變成壞人。什麼時候建立了第一生產力與第一收入相匹配的科研體制,什麼時候制度就會真正產生作用,否則第一生產力只是第一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