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猛於虎 管理須跟上
趙陽
車禍猛於虎,此話不假:上周五,西貢白石窩清水灣道發生4歲女童奪命車禍;上周六,西環域多利道,83歲老嫗被私家小巴撞倒後搶救不治。一東一西,悲慘兩宗事;一少一老,悲慟兩家庭。而發生車禍的兩個「虎口」,其實早有不祥先兆,人車爭路的狀況不是只在這一兩天才出現,但為何沒有盡早解決?難道非要市民賠上性命後才能「亡羊補牢」?我看,這是城市的管理沒有跟上,至少是某一個方面的管理還沒有跟上。怎樣才算是跟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要有預見性協同性
一是要有預見性。衡量一個政府部門、一個職能機構或是一個決策單位,水平高不高、能力強不強,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做事情的預見性:預見性強,就意味出台的政策、所做的規劃,有適度的超前意識,有科學的超前判斷,有維護公眾利益的超前動作。這對於一個城市的管理來說,最直觀的效果,就是能夠少走一些彎路,少付出一些亡羊補牢的代價,有效地提升管理效能。就拿這兩起車禍來說,有關部門最初對於道路交通的設計也並無問題,但是白石窩一帶居民人口增加,就需要針對這些動態發展的新情況作出預見性的判斷,比如考慮是否應該重新設計規劃紅綠燈;同樣地,西隧開通之前,域多利道近西寧街口車流量不大、車速也不高,設計滿足要求,但西隧開通後,有關部門就要科學研究和預判車流量、車速、行車種類的變化,作出改變,減少交通事故。
二是要有協同性。城市的治理,哪怕只是其中十分細小的環節,也離不開不同部門的鼎力合作、通力協同。儘管政府已經盡可能地把相關和相近的業務職能放在同一個部門管理,但是城市這麼大、事情這麼多,「中間地帶」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運輸署對於路況的變化、車流的大小、車速的高低,就容易掌握一手數據、了解一手情況,但對於市鎮的發展、人口結構的改變、新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情況、行人習慣的變化等,或許就沒有專業部門敏感。這就需要政府各部門之間進一步加強協同,從而把城市的管理做精、做細、做優。此外,議員、智庫、專家等,也要加強多方協同,使得「民生」和「民聲」的傳遞更加迅速、準確,為有關部門作出反應和判斷提供基礎。
要有全局的考量
三是要有系統性。一個城市的治理,總會存在一些痛點,比如,這次發生車禍的兩個地點,就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痛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亡羊補牢的做法,做了總好過不做。但是,我們更要有全局的考量:除了這一東一西的兩處,還有多少痛點,需要一一排查?放到城市的大環境中去看,除了道路交通設計與管理本身,對於出行習慣、特別是新移民的出行習慣,我們的宣傳、引導是否做得到位?再從財政的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前段時間備受爭議的元朗行人天橋、觀塘音樂噴泉,那些錢用來優化城市交通、支持智庫研究力度會不會更好?而且,系統性的問題也不僅僅在於道路、交通,也包括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