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孤傲不群的八大山人像
2018年 08月 21日 01:48    香港商报
 

  中國美協會員、美術理論家和書畫鑒賞家、畫家、策展人、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廣東省嶺東美術館總館長、香港藝苑出版社和《嶺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香港美協秘書長兼學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等。

  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山人的畫作,以形寫情,變形取神,着墨簡淡,運筆奔放。他非常注重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講求經營上出奇制勝,精湛巧妙。今年五月份在澳門基金會主辦的「追源溯本汲古涵新——蕭暉榮教授藝術展」中展出的,由蕭暉榮教授和陳立人博士聯合創作的雕塑作品《八大山人像》(玻璃鋼)的構圖,融入了八大山人繪畫構圖的精髓——一個「險」字。他坐在危石邊,就像他經歷明清改朝換代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皇室貴胃淪為草野逸民,為避害而出家等的不幸身世。由於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所以畫中的魚、鴨、鳥等都被人格化,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以表作者憤世嫉俗之情。此《八大山人像》也是白眼向天,正是他孤傲不群的自我心態的寫照。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朝宗室。少年時應科舉被薦為「諸生」,正值得意之時,明亡,時年19歲,20歲喪父。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发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一生清苦,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亡國情。他晚年取八大山人號,這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也」。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嶺着連寫,前二字時而似「哭」字,時而似「笑」字,后面二字則類似「之」字,即「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八大山人畫山水畫時也多寄情於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他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可謂「墨點無多泪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此時此刻,《八大山人像》也是洋溢着仰塞之情,在對故國的緬懷中,仰而長嘆。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