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暉榮筆墨 傳遞中華情
人們經常說「書畫同源」,既指繪畫與書法發展有相通之處,又指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是既通曉書法,又擅長繪畫的人并不多,蕭暉榮卻是一位精工花鳥、亦寫山水,又擅書法的書畫家。文:Janice
自小對文字感興趣
蕭暉榮是一位通過長期收藏、鑒賞、交游、勤政、悟道而登上藝術殿堂的藝術大家,他生於1946年,適逢新中國成立之時,從小就顯露出對古文字的濃濃興趣。在蕭氏出版的《古文字書法集》自序中道:「小時候常見村道牆壁上涂刷宣傳標語,默記於心,歸家后向父親請教,漸得識字。」家中有伊立勋隸書帖,蕭氏就以水於磚上臨寫。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因條件所限,無法尋求師長幫助啟蒙,更有字帖、畫冊求而不得的情况出現。后來,在潮陽文化館觀諸多古帖,他欣喜到常常臨寫至廢寢忘食。亦是從60年代開始,蕭氏因工作業務,不時去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對於他來說忙里偷镕就是觀賞北京故宮、或各地博物館及古舊書店。他更與朱屺瞻、劉海粟、陸儼少、吳作人等藝術大家結下深厚友誼,「與大師交游,暢談藝術人生,往往令我有撥雲見日之感。」讓他更篤信把接下來的一生投入到藝術領域當中。
習得多種古文字
縱然蕭暉榮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從事美術創作并發表作品,不過其對古文字的興趣卻始於80年代中。他創立的「香港藝苑」使自己更多親睹名家手迹的機會,并與黃苗子、黃永玉、孫星閣、楊善深及饒宗頤雅集筆會。各良師益友對蕭氏的啟發與指點,令他深知要努力不懈地學習。故他對古文字產生興趣之時,便從摹寫小篆開始,進而臨摹與學習石鼓文、金文、鳥蟲書甚至甲骨文。在《古文字書法集》中就收錄了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鳥蟲篆、小篆,共兩百件多年來所寫的作品。
書寫文化精神
講到「書畫同源」,蕭氏認為書畫不拘緣起、神韻、文化,是同出一源,「前賢有云:『功夫在筆墨之外』,實際上指的是書畫所依託的文化。」無論是書法還是國畫,均是中華文化所演變成的一種藝術方式。蕭暉榮的愛國之情、想弘揚中國文化之心均在其作品中顯露無遺,如以甲骨文書寫的《中國夢》、鳥蟲篆書的《一帶一路采玉擷珠五洲四海鳥鳴花開》等等。其實,他的書法作品更多是在傳遞正能量,作品《常樂》、《大吉》等,從名稱上看就帶有樂觀、積極的意味。而在眾多古文字之中,蕭氏尤為喜愛鳥蟲書,因其古樸典雅、變化莫測,也因其筆畫多,某些地方如畫畫一樣修飾。他解釋,自己喜愛古文字雖有部分原因由於自己有好古之癖,卻也因為「舊文」難解。在追溯其源,探究其意義時,尽管他并不能完全了然當中的奧秘,然而卻深感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書畫家們的任重道遠。他希望能為觀者展現古文字的魅力,更希望藉此弘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