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再工業化」須改進
2018年 08月 28日 01:25    香港商报
 

   「再工業化」須改進

    香港工業界於上世紀70年代叱一時。香港透過加工貿易創造了過萬億港元的貿易額,亦帶動了相關行業的高速發展。但後來香港經濟逐漸轉為以金融、房地產、貿易等服務業板塊為主,導致工業呈現空心化,而經濟亦步向基礎狹窄、發展缺乏新動力的困境。

    金融海嘯後,多個發達經濟體政府均顯示前所未有的決心,把「再工業化」列為重要戰略,大力支持傳統工業的復興和現代化,同時重點培育新興產業的成長。經香港工業總會爭取多年,現屆政府終於把「再工業化」和創科發展列為施政重點,我們對此深感欣慰。但綜觀現時「再工業化」在香港的進程和政策支援,我們認為有三大方面仍須改進:

    一、制訂完整的工業政策。我們建議政府研究各工業界別現況和前景,加上《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發展帶來的新機遇,選出重點支持產業。同時參考內地、德國、日本、韓國等地的做法,以國際視野制訂中長期、全面而清晰的策略性工業發展藍圖,包括具體目標、各階段進程、時間表等。

    二、向傳統產業墨。政府公布聚焦發展的四大範疇,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雖然亦有多項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的措施,卻欠缺全盤發展和支援政策。面對營商環境不穩、成本上升、人才不足且斷層,又未建立好自主品牌進入內銷和新興市場,我們建議政府善用香港多年的工業基礎和經驗,積極探索各個傳統產業(例如玩具、紡織成衣、鐘表珠寶、塑膠、模具等)的嶄新定位,探討如何在兩地新的布局下,發展未來路向。

    三、政府支援措施「過河」。港商一直以香港作為總部,珠三角地區則作為生產基地,形成最具特色的「前店後廠」模式,「香港製造」和「珠三角製造」本為一體。習近平主席早前指示容許中央科研資金「過河」,特區政府在制訂支援措施時亦應以同樣思維,令港商能跨境受惠。

    工總早前向立法會提交了一份意見書,就香港推動「再工業化」所需的基礎設施、財政支援、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以至加強培訓和匯聚人才等議題作出多項建議,讀者可登入工總網站詳細查閱。

    香港工業總會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