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提建設灣區四大實踐方向
降低三地政策限制 確立香港金融優勢
【香港商報訊】記者鄭珊珊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昨在港舉行,聚焦金融創新發展與金融服務便利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指,大灣區是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窗口,是關鍵的一着棋、主要的血脈,對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何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中國銀行(3988)董事長陳四清等及約800名業內人士出席論壇。
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金融實力不容忽視,要采取多項措施整合大灣區金融。為此,她提出建設大灣區的四個實踐方向。
港人灣區銀行開戶有望簡化
第一,促進大灣區內生產要素流動,便利居民穿梭三地。林鄭指出,與國際其他灣區不同,粵港澳大灣區雖在「一國」之內,但存有「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及三套法律制度。她強調,要使資源分配更具效率,首先必須降低三地不同制度構成的政策限制,讓區內人員、貨物、資金及信息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以促進大灣區內居民穿梭三地生活、工作、求學和經商。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意研究再出台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發展的措施,包括簡化港澳居民在灣區開立銀行戶口,容許香港電子錢包在灣區城市使用。她期望未來藉大灣區取得政策突破,進一步完善金融配套服務,務求讓三地市民於區內交通、購物、日常消費支付,以至一般銀行服務及理財皆能做到無縫對接,以配合區內日漸頻繁的人員流動。
第二,確立香港金融優勢,支持區內實體經濟發展。林鄭表示,透過推動灣區金融服務和產品互通,區內金融機構間協同,將有助於促進灣區優勢互補,使跨境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提升金融服務業效率,支持大灣區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三,集中引領創新資源,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央支持在灣區建設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將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創新和科技方面的合作。林鄭表示,透過吸引更多新興企業來港上市,有望聚集相關的資金及投資者到香港,建立濃厚的科創氛圍,使科創企業融資更得心應手。
打造「帶路」建設重要支撐區
第四,打造大灣區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區。林鄭強調,灣區內企業的龐大需求,有助於打造香港作為風險及資金管理中心的品牌。加之潜在的投資者基礎巨大,長遠而言可建立群聚效應,吸引更多區外,包括內地、東南亞及亞洲的企業,以香港作為拓展「一帶一路」業務的基地。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大灣區建設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撐,大灣區協同、互補、共贏的發展十分重要。香港金融服務可從多個方面作出貢獻。他指,香港的基金管理平台多元化,私募基金蓬勃發展,加上有利的稅務環境,以及擴闊銷售網絡等,都可方便灣區居民使用香港這個國際化平台做投資、理財和保險服務的需要。此外,本港已改革上市制度,能更好地服務創新帶動的新經濟企業。大灣區匯聚了眾多創科企業,也是內地先進制造業的生產基地,香港可為這些企業壯大發展,提供全面的籌資、融資、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服務。
陳茂波:港正籌設金融學院
陳茂波又指,香港還致力成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融資中心,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緩解投資風險的方案,增加「一帶一路」項目的商業吸引力。為實現目標,正積極籌備成立金融學院,邀請跨界別國際頂級專家來港分享經驗和知識,進一步提升香港金融人才水平并培訓更多一流的國際金融人才。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言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最大優勢及與其他灣區的區別是「一國兩制」。他指,「一國」和「兩制」,分別是「物理」和「化學」的因素,缺一不可,而要讓區內城市催生出「化學反應」。大灣區流通包括人才、資本及信息,他建議借助人工智能及人臉識別來加快人才流通,并期望可在未來5年內實現。
本次論壇由中國銀行(香港)等機構支持,論壇還舉行例專題討論,多名專家共同探討了灣區金融科技發展及金融服務便利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