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流失文物之傷深重
2018年 09月 03日 01:18    香港商报
 

    流失文物之傷深重

    灵童

    要見識中國好的收藏,就要去看歐美各大博物館,這幾乎成為國人的一種共識。當國民只有到海外,才能看到大量本國的奇珍異寶,這對於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心中最重的痛。

    西方伎倆 賊喊抓賊

    而最近有人向這個傷口又灑上了一把鹽,某外媒稱中國在為西方博物館中的中國海外流失文物「下訂單」,暗中鼓勵了盜竊。外媒將時下西方大批中國文物失竊,歸因於「中國在洗劫」。

    且不說下訂單到底是否屬實,單從中國文物集中流失到海外幾個大的時期來看,幾乎都與戰亂有關,也是中國受辱的慘痛記憶,一是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的上半葉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等西方列強從中國劫掠的文物,二是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盜竊、盜掘和掠奪的文物。這些被掠去的文物自然是不用付上一分錢。

    除了戰亂以外,還有大量從民間流失的中國文物,其中比較知名的有斯坦因等人以「文化考察」等名義在中國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盜竊盜掘,莫高窟文物流失,以及上世紀80年代以後,被盜竊、盜掘並走私出境的文物。這些文物也是以低廉的價格從中國流失的。

    反過來看,這些流失到海外的文物,現在每每亮相各大拍賣會上,每每拍出天價,動輒上億元,中國要進行回購,自然是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保利集團搶拍圓明園獸首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其所採取的海外文物一系列回歸行動,也反映出在改革開放中崛起中國人,因其購買力的提升,對海外流失中國文物需求強勁,這也是中國流失文物頻頻能拍出高價的主要原因,現在卻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將之與西方各博物館中國文物盜竊掛上鉤,並在沒有確實證據的情況下,暗示這些盜竊與中國政府有關,這種不負責任地指控,顯然傷害的是國內外華人華僑的心,也是對中國聲譽的極大挑戰。

    付出巨額代價,中國確實開展了一系列的流失文物保護行動,不過流失到海外的中國文物,依然大部分還在海外,回歸的只是極少數。作為受害國的中國,如果真如某外媒所言,要展開寶物被掠的復仇行動,那麼,現實情況應該是更多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國,數據可以說明一切。

    而且正如一位海外收藏家所言,接受任何非合法來源的藝術品,這對中國也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一個旨在全球建立信用的中國,沒必要也用不?為這些不明來源的文物,損害國家的聲譽。因此靈童就相信,一個有大國自信的中國,不會被這些「髒水」所玷污。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