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大橋效應須車流量配合
2018年 09月 05日 00:52    香港商报
 

    大橋效應須車流量配合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香港高鐵已定於本月23日通車,至於另一跨境交通基建港珠澳大橋預料也快將全線開通,正好為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打通經脈。

    現時,香港與內地經海陸空出入境的人次平均每天約百萬人,單是經深圳陸路口岸出入境的人次每天逾66萬,所以對於香港高鐵的客源,不用擔心。但是,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的車流量如何,一直備受關注,這條大橋總耗資逾500億元,如車流量太少,莫說回本,連保養維修都不夠。港珠澳大橋的設計,每天可容納20萬駕次穿梭。不過,由於這是一條跨境大橋,按照規定,跨境車輛全都需要有兩地車牌,香港現有「雙牌」的車輛只有5萬餘輛,「雙牌」貨櫃車約有1.5萬輛,那便會令到可使用大橋的車輛數量受到很大限制。

    據了解,港粵雙方去年曾商定,港珠澳大橋開通前會發放1.1萬個大橋口岸粵港商務車配額,開通兩個月經評估後,視情況會再發放5500個配額;開通後三年內,每年將添加1320個配額。但就算如此,將來大橋的通車量仍嚴重不足,因為有不少商務車,投資在珠江西岸的城市並不多,每個車牌一年的使用量估計10次到15次,如此一來,對增加大橋的車流量作用不大。

    車牌分類不妨多元化

    一個月前,廣東省公安廳答覆廣東省政協委員提案時透露,正研究全面開放香港及澳門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內地政策。換言之,該大橋有可能不只限「兩地牌」的港澳汽車使用,更有機會開放給港澳所有汽車使用,若然成事,不僅可消除大橋車流量不足的疑慮,更可說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第一個標誌性的新措施,意義深遠。

    須知道,大橋一旦通車,駕車從香港出發前往珠海,將由現在逾三小時減至不需一小時,何等方便。可是若因受限於只許「雙牌」車輛使用,令眾多車主只能望橋輕嘆,一來是資源浪費,二來亦失民心。香港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使其車流量達到預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課題。

    有人建議,對於車牌的分類,應採取多樣化的政策:一是兩地車牌的商務車,這些車輛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大橋進出內地;二是香港和澳門的商務車,車主有業務的需要,從香港到達澳門或者從澳門到達香港;三是經網絡申請的臨時牌照,從香港進入內地的私家車,申請者須提前8個小時申請,除了填報車牌號碼、司機駕駛執照號碼、回鄉證和香港身份證號碼,繳付通行費用、汽車保險費用之外,還要列明前往的城市及所經過的道路,以及回港日期,由內地相關部門根據當日車流量作出審批。

    大橋「鬆綁」當務之急

    上述建議,值得參考。事實上,早在一年前,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已有官員在一個公開場合透露,希望所有車輛都能使用這條大橋,因為若只限有兩地牌照的車輛通行,那麼人流、物流都會受到巨大限制,將難以取得投資回報,發揮不出經濟效益,這非常可惜。該官員表示:「在技術層面不存在問題,冀三地加快磋商出台相應政策,令港珠澳大橋真正物盡其用。」

    從大灣區發展需要來說,珠海、中山、江門等珠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之前不如珠東城市,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之一。港珠澳大橋一旦投入服務,應該充分調動大橋促經濟發展的作用,鼓勵港商和港人前往珠西地區投資和工作,也讓香港青年人有更大的發展機遇。

    國家提出要打造一個具國際競爭力的粵港澳大灣區,這需要粵港澳三地緊密合作。港珠澳大橋將會是這個灣區最具象徵性的地標之一,如果這條大橋也未能發揮最大效益,說不過去。所以,研究如何為大橋通車「鬆綁」,讓所有車輛都可使用,應是三地政府的當務之急。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