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警惕金融新系統性風險
2018年 09月 10日 00:09    香港商报
 

灵童

前不久上百名被詐騙的受害者,圍住了內地某個一線城市的公安局,進行集體上訴。而距離他們集體上訪前的一年多之前,他們所投資的平台就捲款60億美元跑路。

如此重案要案,又涉及到全國十幾萬的受害者,自然是警方要緊急督辦的,但時間過去了一年多,至今案情未有明顯進展。而對付此類利用網上平台進行犯罪的,不論金融監管當局,還是主力偵辦經濟犯罪的警方,都沒有很好的辦法,目前還是只能以提示為主。

以往傳統金融生態所擔心的金融系統風險,主要是股市、樓市大跌,惡性通脹,貨幣急劇貶值,引發整個金融體系發生動搖。而現在隨?新型互聯網平台和金融技術的出現,為騙術提供了難以分辨的外衣。其間轟動全國的e租寶、還有央視曝光的3M金融平台是代表案例。據內地某市經偵部門提供要注意的金融詐騙平台就達到了350個,金融亂象由此可見一斑。科技為金融服務賦予巨大動能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系統性風險來源。

由此以來,內地展開對互聯網金融平台綜合整治,監管風聲越來越緊,那麼未來會不會鬆動的跡象。普華永道的會計們給出的意見是,合規監管會持續下去,而且會持續收緊。這也可謂是對過往放得太開的矯枉過正。

詐騙以金融創新掩護

去年底曾被熱議的區塊鏈,似乎要馬上被大量應用於金融機構,但是涉及到此間的技術並不成熟,加上監管也不到位,因此說得多做得少。對此靈童認為,現有的謹慎是應該的,因為金融的流動性若不加以約束,那麼任何一個小的放縱,就會釀成巨大悲劇,監管層需要警惕的是,許多金融騙子將海外已嚴禁的詐騙手法應用於內地,並堂而皇之以金融創新作為掩護。

之所以公安機關辦案進展不理想,也與這些詐騙利用了現代高科技有關,比如說不少平台的打款是在網上進行,甚至境外難以偵破。因此在現有科技手段還未完全跟上的情況下,從緊自然不可缺少。但另一方面由於現代金融的巨大需求,不能因監管又捆住了創新的手腳。

因此,對於新的系統金融風險,更要多利用現代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首先是識別虛假創新,然後是劃定重點監管對象,在這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人臉識別來完善監管體系。前幾年放得太鬆,發展太快,所積累起來的風險,也需要一個正本清源的過程,特別是對動機不純的所謂「創新」,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