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若有若無的油畫風景
2018年 09月 10日 23:36    香港商报
 

第一眼看邱世華的油畫讓人摸不着頭腦,皆因畫面都是同一色調,難以分辨顏色。然而,當你站立靜觀,卻能看見風景慢慢顯露。這樣「朦朧」的畫風還引導觀者的思維,相比單純的「看」,這種方式更能展現出藝術的另一番魅力。文:Janice 圖片:由漢雅軒及藝術家提供

即日起漢雅軒舉辦展覽「曙光」,展示藝術家邱世華過往及最新創作的油畫作品。

練就「空白」繪畫

筆者第一眼看邱世華的作品,只覺得茫茫一片,恍似被風沙蒙蔽了雙眼,眼前的景色只隱約可見。據畫廊總監張頌仁介紹,1962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的邱世華,在1984年離開西安,來到黃土高原和沙漠邊緣生活22年。藝術家從80年代中后期就不時創作出類似現時的「空白」繪畫作品,90年代方開始專注「現在的畫風」。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邱世華表示那22年他的畫一直在變:「在20多年的時間,從發現黑白屬於我,到戈壁沙漠屬於我,再到現在空白屬於我,一直都是隨之自然。是我畫畫,還是畫畫我,難分也不可分。」他非常隨性地說,轉換風格沒有原因,這讓筆者想起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法自然」,邱世華也確實在孩童時曾隨父親到廢置的道觀靜坐,這是他最早接觸道教的經歷,創作之時或許是保留了這段回憶。

觀畫不只是看

是次展覽也展示了邱世華早期的畫作,如展品《絲路系列之敦煌》和《絲路廢墟》均是敦煌景色,并且在毛氈上作畫。這時期能看見的戈壁沙漠,予人神秘而又浪漫的遐想。而「空白」系列的畫作在近看時,只能看到單一的顏色,完全看不見筆觸,明暗、色彩等的對比都減到最弱,如作品《二零零二年》,深色和淺色的部分彷彿只是畫紙「髒」了。只有當觀者遠看,景色才開始慢慢浮現,似乎看見樹林,再凝神貫注片刻,景物方能完全畢露,原來畫面上不僅有樹更有人影,促使觀者在觀畫過程中不得不思考。即使是今年最新創作的《二零一八年五月十日》和《二零一八年八月七日》也是如此。與之前不同的是,近期的畫作使用的顏色較為明亮,而不是比較暗沉的亞麻色。與之前相同的是,他的畫一如既往地不是第一眼就能奪人眼球,就像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第一階段是靜觀畫作;第二階段想看到景色便要思考;最后一個階段再靜心看畫,才可以領略畫中的意境和「情緒」。想看見邱世華的「朦朧」風景,不能僅僅單純「觀看」,對於生活急促的香港人來說這也許是另一種體驗。

藝術家簡介

邱世華,1940年生於四川,1962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和工作在北京與深圳。作品曾入選「后八九中國新藝術展」,於1993至1997年從香港巡回至澳洲、加拿大、美國,應邀參加多個展覽,於第23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大會特展獲獎。主要個展包括2000年布拉格魯道夫藝術館的「山水:可視邊緣的繪畫」,2012年柏林漢堡車站現代美術館的「WhiteField」等等。近年於香港參與的展覽有2016年於ArtisTree舉辦的「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2018年3月參加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開幕前籌備的「排演」。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