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林鄭:研港電子錢包在灣區使用
2018年 09月 11日 00:24    香港商报
 

林鄭:深化兩地互聯互通

研港電子錢包在灣區使用

【香港商報訊】記者鄭珊珊報道: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昨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論壇暨協會成立10周年慶典活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中講到,港府正積極研究,包括簡化港澳居民在大灣區開立銀行戶口,及研究容許香港的電子錢包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使用。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香港今天能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中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是分不開的;香港作為國家的重要金融樞紐,也肯定能為國家進一步的開放作出貢獻。

擬簡化港澳居民在灣區銀行開戶

中國內地金融體系改革和現代化是國家成功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林鄭月娥稱,於金融體系改革所牽涉的資本帳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等範疇,香港就一直發揮獨特作用。香港擁有高度開放及國際化的市場、專業人才、完善的監管及基建配套設施,成為最理想的「防火牆」和「試驗田」,助力國家金融市場的有序開放。展望未來,香港會繼續深化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進一步鞏固其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角色。

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窗口,對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在金融方面,務求讓粵港澳三地人民於區內的交通、購物、日常消費支付,以至一般銀行服務及理財皆能做到無縫對接。政府正積極研究的具體措施,包括簡化港澳居民在大灣區開立銀行戶口,以及研究容許香港的電子錢包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使用。

金融科技周首次增深圳環節

此外,香港和內地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上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大灣區蓬勃的創科環境,加上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固有優勢,可以在結合金融和科技上產生很好的協同效應。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將在10月底舉行的金融科技周,首次增加深圳的環節,把海外和香港的參與者帶到深圳,參觀當地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讓海外、內地及香港的參與者可以進行交流,同時也向世界推廣大灣區的金融科技應用和最新發展。

另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隨後的致辭中,提到新時代的國際政經格局是複雜多變的。在這種情況下,香港更加要繼續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做好國家跟國際間獨特的橋樑角色,助力國家進一步雙向改革、雙向開放,貢獻「兩個一百年」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财经透视镜】香港從受益者轉為貢獻者

2008年9月15日,美國當時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清盤,「雷曼事件」震動全球,而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則於雷曼兄弟倒閉的第二天成立,為該會增添幾分意義。

該協會至今已經走過10個年頭,在昨日的論壇分組討論中,就有「中資金融業在港十年變遷、崛起與展望」的主題,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永遠名譽主席陳爽認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發揮「維穩」作用。放眼十年,香港每年為中國內地募集資金多達1000億美元,是對外融資的重要窗口。

協會永遠名譽主席胡章宏表示,近年來香港積極推動金融創新,開啟多元化電子支付,面對大灣區金融建設的機遇,中資機構已設立分支行,尤其看好教育與醫療行業有很大發展空間。

中資金融業臨轉折點

面對全球可能發生的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預測與中美貿易戰的多重風險,協會副主席李山認為,金融危機後各個國家對於市場的發展與監管更為關注。協會另一名副主席張麗則表示,如今是內地金融發展的新轉折點,面對國家、貨幣、市場等多重國際化,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與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情況,要做到「專」、「優」、「長」,即和監管、政府合作,專業建議;精英化管理,吸納全球人才;香港將從過去的「受益者」角色轉變為「貢獻者」與「分享者」,肩負更多責任。香港商報記者 呂希蘊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