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極地探索再添利器
「雪龍2」號破冰船下水
【香港商報訊】中國第一艘中外聯合設計、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昨天在江南造船廠下水,該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中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標誌着中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全球首艘「智能」破冰船
據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總工藝師趙振華介紹,「雪龍2」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極地破冰船之一,它以極地水域科學考察為首要任務,兼具一定的極地考察站後勤物資運輸能力的「綠色」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船舶擁有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實驗室,船上安裝全回轉電力推進系統、配備DP-2動力定位系統、各頻段聲學探測等設備。
據悉,「雪龍」號在南極科考時往往會遭受「魔鬼」西風帶的「洗禮」,風浪大時,船體橫傾甚至達38度。對此,「雪龍2」號建造時對船舶重量重心控制和穩性控制要求很高。此外,「雪龍2」號船也將是全球第一艘獲得智能船舶入級符號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其智能系統將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決策依據,提升新船的可維護性,延長船舶壽命。
極大拓展延長科考區域季節
「雪龍2」號還設有方形月池,船舶駛入密集浮冰區,操作人員可在作業時將月池打開,通過月池將科考設備下放至海里。作業過程中,設備直接從船底釋放,因而不會受到周圍浮冰的影響。在船艏底部,「雪龍2」號創造性地設置了一紡錘形的龍骨箱,用於安裝水下聲學設備的信號發射和接收裝置,確保了聲學信號免受氣泡和碎冰影響。可以說,「雪龍2」號的所有設計,都是為了應對極地水域的嚴酷環境。
據介紹,「雪龍2」號最大的亮點就是破冰能力強。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海洋學研究室主任何劍鋒還介紹,「雪龍2」號的結構強度滿足PC3的破冰能力。他表示,「雪龍2」號的誕生,使中國極地考察區域和季節得到了極大拓展和延長。該船交付後,將與「雪龍」號組成極地科考破冰船隊,編隊赴南北極進行科考和後勤補給,提高中國在極地海冰區開展考察活動的能力。科研人員可在「雪龍2」上開展極地海洋、海冰、大氣等環境基礎綜合調查觀測,進行有關氣候變化的海洋環境綜合觀測取樣,在極地海洋開展海底地形、生物資源調查。
多艘海洋科考船正研製
值得一提的是,「雪龍2」號下水後,還將進行冰區防寒設計系統安裝、科考絞車系統安裝以及動力系統電纜敷設等工作。在所有設備、系統安裝完成後,逐步開展系泊試驗,包括主發電機動車等工作。根據建造計劃,該船將於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目前,中國用於海洋調查的科考船新建、在建數量均居世界首位。除了「雪龍2」外,正在設計或建造的海洋調查船還包括,中山大學新一代大型海洋綜合科考船、第三艘大洋鑽探船,這些實驗船的建設,有望解決中國目前遠洋調查船數量不足的現象。
【链接】「海龍11000」創華ROV深潛紀錄
【香港商報訊】自然資源部昨天表示,正在執行中國大洋48航次任務的「大洋一號」船上,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裝備「海龍11000」ROV(無人纜控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完成6000米級大深度試驗潛次,最大下潛深度5630米,創造了中國ROV深潛紀錄。
在深潛試驗過程中,「海龍11000」利用機械手近底釋放了標識物,開展了4個小時的近底高清觀測,完成5次共320米的船舶-ROV聯動移位,水下工作時間長達13個小時。
據介紹,「海龍11000」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葛彤團隊研製,設計最大工作深度為1.1萬米,其系統方案、總體方案、控制方案突破了傳統纜控無人潛水器模式,大量採用創新技術,具備良好的深海觀測探測能力,可以支持在大洋科考船上常用的萬米鎧裝光電纜上的應用,具有良好的母船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