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抵制黃牛不能光靠粉絲拒買
2018年 09月 15日 00:44    香港商报
 

趙燕玲

黃牛近年日益猖獗,前不久天王劉德華的20場跨年演唱會公開發售,市民一票難求,甚至連購票網站都擠不進去,卻有不少黃牛在網上拿出一疊疊門票開始炒賣,一張原價980元港幣的門票竟然被炒至4萬,就連380元、580元區間的票普遍也要賣到兩三千。

不僅廣大市民對於黃牛是深惡痛絕,就連主辦方、演藝界、明星也都是痛恨至極,紛紛出聲呼籲大家要抵制黃牛、拒絕購買黃牛票,當局相關部門也苦口婆心勸說市民不要買黃牛票。但其實這只會是一句口號式的空話而已,抵制黃牛可不是靠粉絲拒買,一則縱然或許有很多市民可以克制、或因為價太高而拒絕買黃牛票,但免不了有狂熱粉絲或是碰到特別想去看的演出,還是會選擇買,所以黃牛始終還是有市場;二則當多數票都流入黃牛手中,市民能正常購票的途徑和機會都被堵死,比如黃牛佔據了排隊長龍的前列、網站和電話也被其佔據,不少市民就埋怨城市售票網網頁都進不去,電話打了幾千遍也不通,這種情況下,不從黃牛手裏買票還能從哪裏買?

當然提出讓粉絲拒買黃牛票的出發點是好的,按照市場經濟原理來說,沒有了需求,自然也就不會有供應,黃牛沒有了購買市場,自然也就不會繼續猖獗。但實際市場情況就如上述所道,購買需求是很難被切斷的,特別是香港現時情況更為惡劣,絕大部分市民沒有機會通過正常途徑買票,總是供不應求,筆者切身體會就是近2年在香港排隊或網站從沒有成功買到想看的演唱會票。所以控制切斷粉絲需求是很難做到的,也不是解決黃牛問題的根本有效措施。當局要做的是從供應入手切斷黃牛門票來源,這就需要主辦方和相關部門合作,改進、完善現有的售票方式、監管制度,乃至加大懲罰黃牛力度,讓黃牛無機可乘。

購票方式宜改善

就購票方式來說,本港的確存在不少漏洞。其一就是購票網站落後,容量太低、技術長年未更新,普遍使用的城市售票網一遇到大量搶票時就會出現崩潰,導致許多市民反覆刷新也無法進入網站,最終連購票頁面未曾見一面就已售罄,而反觀其他地區的購票系統,至少不會讓許多粉絲被堵在網頁之外。所以更新本港售票網頁、提高系統容量很有必要,或者可以仿效世界盃售票,為每名進入網頁的購票者設置一個逗留時間,超出時間限制就要被退出網站重新排隊進入,以此來保證網頁通暢和機會均等。此外,網頁系統還應加強阻擊黃牛搶票的技術,在售票環節就要及時阻止、攔截故意或惡意搶票的軟件或購買者,而不是任由他們利用搶票程序將大量票源搶走。其二就是公開售票比例太低,就拿熱門演出場地紅館來說,目前允許2:8比例,即八成是非公開票,只有二成門票公開發售,於是香港演唱會大量門票都是非公開發售,而這些非公開票源難免會有很多就流進了黃牛手裏,等到公開售賣時,市民能買的那二成不僅很多位置不好,還要和眾多黃牛一起搶。比如今次劉天王演唱會的「絕望座位表」就在網上瘋傳,公開賣的票只有約三分之一,位置都在對角線或角落,其他大部分票都被「內定」了,市民不絕望才怪。因此,應該大力提高公開售票比例,增加粉絲可以買票的機會。其三,可考慮實行實名制購票,引入實名制檢驗技術。其實,實名制購票已在港討論很久,因為它是遏制黃牛大量買票的最有效措施,而且經過實名制登記後的票,黃牛也很難再轉賣出去給他人,也就阻斷了其炒賣、倒賣的路徑。其他地方如日本、台灣等都已開始實施實名購票制,但本港卻因為害怕手續繁複、安檢時間延長、信息洩露等原因沒有採取。但是如果肯加強人手訓練、引入新的安檢、身份核驗技術,以上擔憂是可以解決的,比如可將購買者登記的身份信息轉換為QR二維碼打印在票面上,就可避免身份信息洩露,同時在場館安檢處增添可自動掃碼認證門票和身份證件的機器,或者為工作人員配備相應的儀器,一掃便可辨別,既方便,也不需要浪費太多人工時間。此前香港亞洲博物館的演出就率先實行了實名制技術,效果相當好,進場也順利快捷,這就是很好的先例。

懲罰力度待提高

同時,政府當局也應承擔起抵制黃牛的責任。黃牛的存在本就是非法市場行為,搶去市民購票機會,高價倒賣更是損害了市民的權利和利益,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打擊、監管黃牛行為的力度,維護好正常的購票娛樂秩序。然而,多年來,本港針對黃牛的懲罰還依然停留在40年前的那一條僅2000元罰款,無論是懲罰額度還是方式早就過時許久,紅館等熱門演出場地竟然還不包括在條例監管懲罰範圍之內,於是這麼多年就縱容黃牛隊伍的壯大。在如今黃牛越來越猖獗之時,港府自然應當加強監管、巡查,提高懲罰力度,以有效打擊。

所以,不要將抵制黃牛只停留在呼籲粉絲拒買上,主辦方、運營商和當局行動起來切斷黃牛買票的途徑,加強監管,保障市民有更多、更均等購票機會,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辦法。否則,市民不買黃牛的票都不行啊!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