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商报时评】各方應對有序 扛過強颱考驗
2018年 09月 17日 02:44    香港商报
 

  超強颱風「山竹」來襲,本港天文台掛出10號風球。數據顯示,大老山及橫瀾島最高陣風時速分別高達228及219公里,強度遠超去年10級超強颱風「天鴿」。長時間狂風暴雨導致香港水陸空交通幾乎全部停擺,多地出現水浸和塌樹情況,公共設施及建築遭受損毀,並造成逾二百市民受傷,幸無出現死亡,市民生活基本保持正常,社會秩序井然。本港再次扛住了最強颱風的考驗,顯示香港防風機制成熟有效,各界準備充足,應對有序,共同將風災的損害降至最低,值得肯定。隨「山竹」離去,接下來的善後工作應盡快展開。

  「山竹」颱風對本港衝擊不小,其中低窪地區的鯉魚門、大澳等地水浸嚴重,港島東區杏花再次成為重災區,出現海水倒灌,水深及膝。風暴期間,海陸空交通受阻,而截至下午5時,共有213人受傷,收到179宗塌樹報告,確認26宗水浸個案,未收到山泥傾瀉報告。雖說「山竹」的確造成較大影響,但從結果來看,對香港的破壞可說不算太過嚴重。

  事實證明,香港經受住了此次超強颱風的挑戰。何以至此?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得益於本港對颱風有一套既定的預警、防備機制,以及配套的應急方案,從資訊發布、防風部署到災害應對,都有章可循,分工詳細、責任清晰、執行有力。早在「山竹」颱風襲港之前,天文台早早發出預警,根據情況變化,不斷調整更新,電視、電台、網絡隨時發布新的資訊,幫助市民了解情況;有鑒於這次颱風破壞力強,港府更是提早展開應變工作,將正常在8號風球才啟動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在3號風球懸掛後即啟動,提早開放48個臨時庇護中心,加派人手巡查和清理管道,安裝擋水板及堆疊沙包,疏散居民等,並設置隊伍隨時候命;「山竹」來襲期間,各部門嚴陣以待,明確職責分工,醫護、員警、消防員、民安隊等恪盡職守,有效地保證了應變措施的落實。

  對於這一套防災機制,社會各界也了然於心,在打風期間按照相關指引,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市民做足個人和家庭的準備功夫,盡量待在家裏減少外出,確保人身安全;大多數機構都依規定停止運營,學校自動停課,考慮到要進行善後工作,教育局宣布今天學校休學一天,亦顯得及時且人性化;應急機構則冒大風大雨,各司其職,為的是讓更多的市民獲得安全。政府事先部署得力,應對及時有序,機制有效運作,大大強化了香港防禦風災的能力,亦令市民對本港作為安全城市信心十足,這也說明,制度就是力量,按應急制度辦事,就能夠有效防禦災情。

  應對颱風,無論做多足的準備都不過分。近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這對香港也提出加強抵禦天災能力的要求。「山竹」颱風造成的破壞,顯示本港仍有待改進,例如數個單位的玻璃窗被強風吹毀,地勢較低地區儘管做好堆砌沙包的防護措施,依然水浸嚴重,大批居民要緊急疏散等,都說明防風措施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後應不斷查缺補漏,繼續提高香港安全水準。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