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山萬象
萧芬琪:中國美協會員、美術理論家和書畫鑒賞家、畫家、策展人、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廣東省嶺東美術館總館長、香港藝苑出版社和《嶺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香港美協秘書長兼學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等。
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極之豐富的內涵。它渾厚凝重,象徵着責任、擔當;它陡峭難行,譬喻着百折不回的人生;它寬厚沉着,宛若親人強而有力的臂膀;它高聳入雲,常使人於孤獨時產生共鳴。在中國文化中,山還常與水相提并論,合稱山水,意指造物者所鍾情之自然佳處;或稱河山,泛指一國之國土。山與水在傳統文化中還是具有性情的,與人性相通。如孔子就認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這句話雖然有着不同的解讀,但相同的都是將人的性情與山水相聯繫。正是因為這種感情上的關聯,故而山水畫雖然要到隋唐始獨立成科,卻最終發展成為中國畫中最為「顯赫」的分支。荷花是水生植物,與水有着天然的血脈之親。想到荷花,自然就想起荷塘,想到擁擁簇簇的荷葉之下,那或清或濁、默默滋養着這無邊綠意的水。源於此種文化內涵,我嘗試將荷塘與山峰置入同一個畫面,借油畫以表現另一種山水情懷。荷塘與山峰兩者一剛一柔,一壯美一溫柔,看似截然不同,卻如同世界的兩個側面,能夠通過對方觀照自我。山間烟嵐變幻,荷塘綠意起伏,所反映的其實都是天地之間的氣息變化。我試圖通過這些畫面,從造型、色彩的種種變化,表現荷、山之間潜藏於文化深層的聯繫,從荷與山的題材探索油畫山水的另一種可能性。中國傳統繪畫講求「六法」,但歸根結底,六法只有一法,即「氣韻生動」。這也是中國畫的根本精神。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借鑒了西洋印象派的油畫光色、抽象意象的造型以及中國畫的筆墨意趣等元素,以表現大自然中鮮活的色彩、節奏與韻律。為此我甚至刻意地拋開現實的束縛,我并不關注筆下物象是否為現實所有。能否表現出我心中所見的景象,才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