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失意藍籌 港資銀行前景惹關注
本地家族銀行沒落?
於今年剛好成立100周年的東亞銀行(023)早前被剔出恒指成分股,其逾34年藍籌地位暫時告終。東亞銀行作為香港家族銀行的代表,此番「失藍」是否也意味香港銀行業已成為中資及外資銀行的天下?
香港商報記者 范曉昱
東亞銀行由現任主席李國寶的祖父李冠春聯合弟弟李子方、周壽臣等於1918年創立,今年剛好100周年,目前是香港最大型港資銀行,更是僅存的兩家香港本地家族銀行之一。近幾年,隨?國際和中資銀行加入香港銀行業,香港本地銀行企業地位逐漸下降,並屢成收購對象。
中資銀行佔有率提升快
香港本地家族銀行更是先後易主,自2008年6月份以來,永隆銀行、創興銀行(1111)和永亨銀行分別「外嫁」內地的招商銀行(3968)、越秀集團和新加坡的華僑銀行,香港本地家族銀行僅剩東亞銀行和大新系。而作為唯一藍籌家族銀行股,此次東亞被剔出恒指成分股,也再次令「香港家族銀行已經沒落」的話題被重新提起。
經過20年時間發展,中資銀行在香港市場的佔有率顯著提升,以銀行資產、貸款和存款總額計算,中資銀行佔香港整體銀行業的比例,在1997年分別為11%、11%和22%,到了2016年已分別增長至35%、39%和34%,在香港銀行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他們在香港的業務也更加多元化,由初期經營零售銀行、商業銀行,再逐步拓展投資銀行、財富管理等。畢馬威早前報告指出,預期香港中資銀行的發展前景「依舊廣闊」,主要受惠於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五大重要機遇。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數量達24家,並且增長穩健。
這是否意味香港銀行業已經是中資銀行的天下,香港本地銀行會逐漸被中資銀行取代?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目前香港市民對香港傳統銀行依賴度比較高,而且內地銀行目前爭取的服務對象更多是企業客戶及高端客戶層面市場,但長線來說如果未來競爭程度有一些變化,中資銀行或會更積極地參與,但目前還沒有看到這種勢頭。
「失藍」「染藍」皆以市值為標準
說回東亞銀行本身,「失藍」事件是主要受中資銀行壯大影響,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呢?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東亞被剔出恒指成分股與李氏家族企業管理不當有關。他指出,目前日本銀行及西班牙銀行是東亞銀行第一、二大股東,與李氏家族十分友好,所以企業的決策也基本都是尊崇家族意願的,故不會有反對意見,也不會有太大進步。
蘭常念續稱,近一段時間東亞銀行的股價都徘徊在30元附近,亦無太大交易量,被剔出恒指是正常的。他亦認為該事件會為東亞股價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獨立股評人胡孟青則表示,「失藍」與東亞本身表現無關,而是因為恒生指數以企業股票市值作為入選標準,很多中資股票市值大於東亞,造成落差,所以才導致東亞被剔出。但胡孟青認為,股票市值大不代表質量高,市值泡沫現象過大。近幾年很多中資股因市值大,而被列入恒指成分股;另外,成分股組合亦要更加凸顯新經濟概念在香港與內地市場的動力,亦加入很多新經濟股。這樣一來,藍籌股中有六、七成為中資股,香港本地股份卻幾乎沒有多少了。
「恒生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指標,若沒有多少本地股份豈不是很諷刺?」胡孟青指出,中資股太大,易入難剔出,如果這樣下去恒指代表性將被弱化。她建議,恒指成分股數目可擴大到80至100家,不局限於數量,可使恒生指數更具代表性。
未來股價還看業績
對於東亞銀行股價會否受影響,胡孟青指出,聯想集團(992)、康師傅控股(322)等股份被剔出藍籌股後沒有了包袱,反而越來越勁。只要有投資增長能力,投資者依然會願意投資。
郭家耀則指,長線來說,還是要看東亞銀行業績,香港業務還是比較平穩,看好加息對其業務的拉動,內地業務整體保持平穩。從其兩地主力收入來源來看,目前東亞銀行的估值相對恒生銀行估值偏低,預計其股價就算沒有上升動力,也沒有太大下調的壓力。
拆局解碼
傳統銀行有意涉足虛擬銀行
為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發展,金管局於本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提供即時跨行支付或轉帳服務。同時,金管局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和海內外科技企業在香港引入虛擬銀行,目前已經收到29家機構遞交的虛擬銀行牌照申請書。就連傳統大行亦要分一杯羹。渣打香港(2888)早前公布已決定申請虛擬銀行牌照,力爭成為首批獲發牌機構。
東亞銀行亦有份參與,東亞與澳洲跨境支付公司Airwallex及紅杉資本,組成合資公司,並已向金管局遞交申請,東亞表示有信心合資公司能成為首批獲發牌照的營運商。
郭家耀認為,如今金融科技當道,傳統銀行亦需要配合科技進步,快速支付以及虛擬銀行等金融科技的推出會加速金融市場競爭。對傳統銀行來說,對其服務、產品利息方面具有一定挑戰,如果他們還用以前的方式服務客戶,無論從成本上還是客戶滿意度來說或會受到一定衝擊。范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