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直通南粵

深圳生物育種結金種子
2018年 09月 21日 00:00    香港商报
 

    寒地雜交粳稻增產超12%

    深圳生物育種結金種子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20日,正在深圳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上,深圳推出了內地首個寒地雜交粳稻新品種「創優31」、新型秈稻三系不育系「圳18A」、「優薯計劃」等四項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創新成果。其中,「創優31」和「圳18A」已經過評審審定和專家鑒定,標誌著水稻第三代雜交育種技術及產品進入市場應用階段。

    「創優31」增產超過12%

    2012年,深圳以深圳國家農業科技園為基礎,牽手廣東省農業廳打造「廣東現代種業硅谷」。在已有的兩代水稻雜交育種技術基礎上,深圳農業科研創新團隊研發出多個水稻新品種,20日亮相的寒地雜交粳稻新品種「創優31」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總裁楊雅生博士介紹稱,「該產品填補了雜交水稻應用於寒地的歷史空白,今年已通過黑龍江省品種審定。」楊雅生告訴記者,「創優31」是以創9A為母本、三系配組雜交選育而成的強優勢組合,表現為穗大粒多、分弤優勢強、高產穩產、米質優、食味值高、抗病耐冷等突出特點,適宜在黑龍江省≧10℃活動積溫2300℃地區種植。

    實驗數據顯示,在2015至2017年區域試驗中,「創優31」平均公頃產量達9397.1公斤和9798.2公斤,較常規粳稻增產超過12%,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米2級以上標準。楊雅生表示,目前東北稻區水稻為常規品種,雜交粳稻優勢明顯,預計未來3-5年可搶占40%的市場份額,年可推廣200萬公頃左右,可增加農戶收入45億元以上。

    「圳18A」不含轉基因成分

    作為支撐深圳「種業硅谷」建設的重要研發團隊,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此次推出了新型秈稻三系不育系「圳18A」,并於6月通過了廣東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唐曉豔博士表示,已有的兩代水稻雜交育種技術在生產中存在資源利用率低等諸多問題,深圳分子設計育種團隊專注於多種作物第三代雜交育種技術的研發。唐曉豔介紹稱,這項被袁隆平稱赞的新技術又稱「廣三系雜交育種技術」,可把水稻品種資源利用率從5%提高至95%,同時,也避免了對光溫的育性依賴,可靠性顯著提高。該技術體系中,用於雜交育種的雄性不育系不帶有任何轉基因成分。

    圍繞「廣三系雜交育種技術」,深圳分子設計育種團隊已申請發明專利28項,在國際上占據最領先的地位,其中最核心專利已經進入美國、歐洲、印度等地區。目前深圳分子設計育種團隊已與130餘家育種單位或個人合作選育水稻新品種,并已有8個高產、優質、多抗的雜交優勢組合進入國家/省品種審定程序。

    馬鈴薯起綠色革命

    除了水稻育種,深圳在馬鈴薯育種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告訴記者,「優薯計劃」通過全基因組設計育種培育,對馬鈴薯的育種和繁殖方式進行了顛覆性創新。據其介紹,此前種植一畝地馬鈴薯需要400公斤薯塊,而今只需要4克馬鈴薯種子。「若在非洲種植一億畝馬鈴薯,以前需要運輸超100萬噸種薯,現今只需運輸100噸種子。」黃三文透露,預計未來直接市場規模將達500億,整體產業規模為5萬億。

    深圳市經信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深圳現已累計投入深圳國家農業科技園49家核心項目單位的國家省市級142個項目,資金36.86億元,累計產值391.28億元,出口創匯1.67億元,累計利潤18.68億元。

    園區現已建設十個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基地,引進了23個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著名的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團隊,取得168項國家發明專利、192項PCT國際專利,累計推廣92個農作物新品種,新產品135個。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