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愛揀平貨也是「吃苦」?
2018年 09月 22日 01:32    香港商报
 

  愛揀平貨也是「吃苦」?

  董逸薇

   每到周三放工時,附近商場的麵包店總是特別熱鬧,櫃前排長隊,袋袋麵包悉數落入人手,大有「白拿」的感覺,若是哪天跑得慢了的話,一貫搶手的法式麵包就賣完了。在香港生活長了,也是見怪不怪了,畢竟「打折日」這個東西常有發生,而到了周末,一家子到超市揀平貨倒也成了鍛煉運動之一,大包小包提回家,一臉心滿意足。

  無奈選擇保守消費?

  剛來香港那會,受好友的影響,愛到一些本地的商店轉悠,而它們的名字也是很有意思,比如「價真棧」、「Pricerite(實惠)」、「阿信屋」……和內地一些城市商店的取名之道很是不同,動不動就是看不懂的英文單詞,要是在高檔的商場裏,不弄出個法文或者是意大利文,那可有點對不起這租金了。

  最近,一篇名為《這屆年輕人,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吧》火了一把,文章裏列舉了一些「變化」,比如以前辦健身年卡的人現在改辦月卡、二手閒置和揀便宜貨的App愈受喜愛,「榨菜就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便是如今年輕人的生活寫照。不用細想,隔文字,都能聞到喪氣和酸味。更甚的是,一些外媒說中國當代年輕人不婚不生,在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中美貿易戰的夾縫裏,被迫無奈選擇了保守消費。

  更高性價比消費模式

  不滿的情緒往往比滿足來得容易和強烈。無可否認的是,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人的消費觀和消費方式,但是,如果把「捂緊錢袋子」等同於「吃苦」,那是言過其實了。反之,把消費「牛油果」和「星巴克」作為中國中產階級的象徵也是站不住腳的。現在的年輕人並非能輕易標籤化,退一步講,「不婚不生」也是一種態度和選擇,有何之過?

  其實,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曾一度成為年輕人的問題,「月光族」、「零儲蓄」大有人在;可是,現在變成了關注商品價值的本身,追求更高性價比的消費模式,卻也有人指指點點?把閒置的物品放到平台轉賣、騎上摩拜單車是為了準備過「苦日子」?

  消費觀的轉變從來都不是由一個單純的現象概括得出結論的,況且在物質產品如此豐富的現在,多樣化、符合個人需求的消費模式才是潮流趨勢。「拉動消費」可不僅僅是拉動那些高大上的、寫意大利文的餐廳。

  說起意大利,最近有一則消息很有意思,「咖啡巨頭」星巴克終於進軍意大利米蘭,網上戲說星巴克正迎戰意式文化的中流砥柱——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據說,在開業當天,門口還打起了蛇餅,更有網友笑說「我們別開玩笑了,如果意大利咖啡代表世界和平,那星冰樂就是在描述幸福的感覺。」

  其實,近年來,意大利人喝咖啡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年輕的一代更加注重口味和體驗,可見,什麼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換換口味,「吃吃苦」也未嘗不可。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