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項目經濟價值巨大
中國計劃最快將於2020年首次探測火星。值得一提的是,是次任務香港的大學再參與其中。
是次探測目標是在一次任務中,完成圍繞火星軌道飛行、降落火星及地面探測三個項目;若成功將成為全球首次創舉。而繼參與研發內地探月器的不同裝置之後,香港理工大學將再次與內地合作,負責研究火星探測器的相機。理大團隊表示,相機須承受相等於6200倍地球地心吸力(約飛機黑盒可受力兩倍)的衝擊震蕩,亦要於-70℃低溫環境運作,預料明年內可通過相關太空驗證並完成交付。
太空經濟時代已臨
事實上,一個國家能夠發展太空項目,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有其巨大的經濟價值。一般來說,太空經濟包括各種太空活動所創造的產品、服務和市場,如衛星應用、太空工業、太空農業、太空能源、太空旅遊、航天支援及其他相關產業等。
早在2007年,美國宇航局局長邁克爾.格里芬在華盛頓發表紀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演講時,已經提出太空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並引用了美國太空基金會在2006年首次公開發布的《航天報告:全球航天活動指南》。該報告將全球的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分為6大類31個小類。
事實上,大力發展太空經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太空探索和開發利用的正是技術創新。近年出現民辦太空運輸服務公司,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SpaceX。該公司由創辦特斯拉汽車和PayPal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於2002年創辦,目標是研究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並最終使宇宙殖民成為可能。
SpaceX目前每次發射的收費是6120萬美元,單位成本要比其競爭對手每次發射要2.5億至4億美元低很多。2014年9月,為了將太空人送到太空站,NASA宣布簽署兩份合約,SpaceX取得一份26億美元的合約。
英國格林多大學財務學首席講師
財務學學部主任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