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尚-盧·普吉獲邵逸夫天文學獎
2018年 09月 28日 01:12    香港商报
 

  尚-盧·普吉獲邵逸夫天文學獎

    图说:尚-盧·普吉(Jean-Loup Puget)博士獲「邵逸夫獎」天文學獎。 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煒強報道:2018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頒予尚-盧·普吉(Jean-Loup Puget),以表彰他對紅外到亞毫米光譜範圍天文學的貢獻。據介紹,他探測了在過去形成恒星過程中,星系所放出的宇宙遠紅外背景,並提出星際物質含有芳香族碳氫分子。通過普朗克太空計劃,他處理了星際物質前景的影響,因而顯著地提升了人類對宇宙學的認識。

  用高頻儀器研宇宙微波背景

  普吉和他的國際團隊,於2009年至2013年間利用高頻儀器的新型低溫感應器,測量由宇宙微波背景和銀河系的塵埃及氣體引起的前景輻射,觀測範圍涵蓋350微米至3毫米,並取得極好的靈敏度。通過研究這些短波段,高頻儀器研究宇宙微波背景,其角分辨率比較任何利用其他方法取得的全天宇宙微波背景分布圖優勝三倍。

  高頻儀器對前景灰塵輻射的敏感度也是獨一無二。前景灰塵輻射在短波長範圍佔主導地位,分離前景的能力非常重要,令普朗克的結果能夠極度精確地測量出宇宙學參數。

  宇宙微波背景能探測出由最早出現的恒星和類星體產生的電離氣體所引發的散射。普朗克最近的數據顯示,這個再電離時代的開始比以前假設的更遲:在宇宙膨脹的最近十倍內。這個結果補充了遠紅外線背景對總能量釋放的測量,令人們對宇宙恒星形成的歷史得到一個更趨完整的構圖。

  普吉接受訪問時表示,人們常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這些問題都可從天文學中尋找答案,他指,要研究人類從哪裏來,就先要知道星體如何形成,又如何出現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由宇宙大爆炸,到星體的形成,這都是很有趣的事,這亦正是天文學對於他的吸引之處。

  最難將儀器送上

  300萬公里太空

  普吉說:「在研究過程中,最難的地方是如何將儀器(普朗克衛星高頻儀器)送上距離地球300萬公里的太空,同時,又要保持儀器溫度在零下約270攝氏度。雖然如此,但最後成功將儀器送出,知道儀器測試結果,與研究計算結果一致時,就會感到莫大滿足。」

  作為知名天文學家,信不信有外星人的存在?普吉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說:「火星及木星都發現有水或液體曾經存在來看,不排除銀河系真的有其他外星生物出現過。」

  勉年輕科學家對自己有信心

  從事天文研究超過50年的普吉又寄語年輕科學家,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他自己在從事天文研究時亦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有今天的成就,但必須對自己有信心。他又指,不要認為只有科學理論最出色、最獨當一面的人才會造出成就,科學研究有很多不同崗位、不同工作,只要努力專注各崗位工作,每一位科學工作者都可創出成就。

  

 
(來源: 香港商报网)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