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誠 賦予雕像生命
古有女媧用泥土捏人,今有雕塑家用相同材料塑造各種雕像,如何令雕像,特別是人物雕像傳神,特別考究藝術家的技術與天賦。朱達誠從事雕塑創作多年,亦曾擔任老師教導學生如何塑造雕塑,多年的經驗使其創作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恍如重新賦予「生命」般。文:Janice
從學生到老師
雕塑的難度絲毫不比繪畫低,藝術家需要將平面的造型,創作成立體的雕塑,除了要認識光影,更要了解立體的空間結構。因此想將雕塑做成心目中的模樣,擁有良好的美術功底是必不可缺。雕塑家朱達誠在中學時期就已學遍中國畫、水彩、素描、油畫、版畫,更於升讀大學時期在老師鼓勵下報讀雕塑系,從而開啟其雕塑人生。
朱氏畢業后到武漢市的黃陂區開班教學,收當地農民為學員。他跟着農民忙農活,農民跟着他學雕塑。在長久的培訓中,他摸索出「短、平、快」的教學方式,將原本要學習5年的專業技能濃縮至幾個月便可學會。朱達誠培訓了超過400位學員,后來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為名人創作雕像
現年70多歲的朱達誠,仍在不斷創作,原來他也曾有一段時間放下雕塑。1984年既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又是他暫停創作雕塑的時期。出生於湖北武漢的他在1984年告別親友,南下至香港會合妻子。初來乍到,在香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他學習廣東話,去適應全新的社會與生活。現時,朱達誠已是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亦是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進修學院藝術課程的導師。朱氏的作品更是在香港隨處可見,如香港中文大學內的銅質雕塑《家》,此作不單單是雕塑品,更是一件立體書法作品。朱氏雖不會書法,卻因為被書法的神韻所吸引,於是將平面的書法展現於空間之中。香港文化博物館里的李小龍像亦是由朱達誠創作,雕像表情的愛恨分明及嫉惡如仇的情感十分傳神。
擅長創作人像雕塑的朱達誠,不只為李小龍造像,也曾為沙士殉職的7位醫護英雄造像,亦多次創作孫中山的雕像,更為遮打爵士、霍英東、董浩雲、唐君毅等人物作像,塑造過的人物不計其數。朱達誠將平面的畫像或素描變成雕塑,投入大量的時間去鑽研和堅持將一堆泥塑造成一個「人」,并給予「生命」、「精神」,這樣「形」、「神」具備的雕塑,難道不像神話傳說中的女媧用泥土造人般奇妙嗎?
藝術家簡介
朱達誠1942年生於湖北武漢,1957年入讀武漢藝師美術系附中,1960年入讀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受教於張祖武。1966至1977年,以輔導群眾美術為主,并重點輔導黃陂縣農民泥塑五年。1978年入讀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受教於劉開渠、錢紹武、王合內等。1980年擔任湖北省美術院雕塑室主任。1984年定居香港,任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進修學院藝術課程導師。2003年擔任香港藝術公社董事會主席,多次推動粵港澳地區雕塑展覽及學術交流。2006年完成香港孫中山紀念館青年孫中山全身銅像,又於2007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勋章。201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完成香港中山公園內的孫中山先生五米高全身銅像及自由、平等、博愛三座不鏽鋼雕塑,2013年為香港文化博物館創作了3.5米高李小龍全身像。朱達誠是現任香港美術家協會常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雕塑學會理事、雕塑雜誌藝委會委員等職位。